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中科院启动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

2018-04-13 20:56:1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汶川特大地震至今已有十年,这十年里,震区发生了哪些变迁变化?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科技专项办公室13日发布消息说,该专项近日组织中科院航空遥感中心、专项科学应急工作组、专项数据共享工作组等研究团队,正式启动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以科学认知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

  汶川地震十周年遥感动态监测工作将在卫星遥感震区普查的基础上,使用高空遥感飞机及无人机等开展遥感监测飞行,通过“航空遥感系统”配置的ADS80专业光学航空摄影相机等高精度数据获取能力,对北川县、映秀镇、汉旺镇以及大熊猫栖息地等当年震灾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观测。

  目前,汶川地震重点重灾城镇航空数据已经获取完毕,遥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0年前北川县城择址重建,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北川新县城已成为一座现代化新城;汉旺镇重建突出生态建设,通过景观整治及水系河道治理工程,城镇绿地覆盖率显著增加;映秀镇损毁房屋、震后建设的临时安置房在2010年基本被新修建的楼房取代,至2018年生态环境显著恢复,成为发展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小镇。研究团队后续将以多源遥感数据为支撑,开展震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的科学认知分析工作。

  据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科院当即开展系列遥感应急监测评估,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重要科技支撑,此后连续5年开展震区遥感监测评估工作,积累了汶川地区丰富的观测数据资源。

  中科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科技专项研究团队表示,将集成汶川震区10年间多时相、海量卫星和航空观测数据,结合地面调查数据和社会经济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通过地球大数据分析手段,认知震区灾害链效应与潜在灾情、长时序自然生态的恢复过程、城镇灾后重建的进展成效,在客观展示地震发生10年后汶川地区重建巨变的同时,为震区重建、生态恢复工作的科学实施提供决策信息支持。

  今年2月,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在北京启动,专项确定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地球大数据科学中心为目标,成为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与重大科学发现的大数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编辑:徐林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