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4月23日电题:守望祁连山的“雨神们”
新华社记者连振祥、王朋
山顶的云层越来越厚,似乎伸手就能摸到。这个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人工增雨,接到武威气象局的电话通知后,杨礼从屋里推出火箭炮,装弹、发射,完成了22日傍晚的人工增雨工作。
“总共发射了4枚火箭弹。”杨礼告诉记者。“经过人影作业,今天的降雨有可能会达到中雨程度,有利于春播。”
杨礼是甘肃省气象局聘请的人影作业点的负责人。作为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旦马乡细水村的村民,杨礼负责细水人影作业点已经8年了,每逢气象条件适合人工增雨雪,杨礼就在门前的空地上,向云层发射火箭弹。
杨礼仅仅是守望祁连山的众多“雨神”中的一位。记者了解到,仅在祁连山东端,就设有人影作业点63个,杨礼这样的“雨神”就有63位。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河西走廊56条内陆河流的源头,冰雪融化产生的径流量每年达72.6亿立方米。甘肃省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祁连山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后退竟达12.5米—22.5米。
虽然祁连山雪线在上升,但祁连山有丰富的地形云,水汽、天气、地形及微物理条件都十分有利,是我国人工增雨雪最佳地区之一,空中水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尹宪志说,目前祁连山区空中水汽资源转化为降水的比例还不到15%。为充分利用祁连山水汽资源,甘肃在祁连山区开展了人影天气作业,设立了人影作业点,杨礼就是其中一个点的负责人。
杨礼的家在海拔2840米的山梁上,石板砌的围墙和羊圈,家门口对面就是干沙鄂博雪山,积雪终年不化。2010年,杨礼开始负责细水人影作业点,经气象部门的培训就上岗了,平时杨礼忙地里的活:养羊、种小麦和豌豆,有云层的时候,杨礼就及时告知气象部门,气象部门申请空域,获批后电话通知杨礼“开炮”。“现在人影天气手续确实比过去简单了,从申请空域到获批,也就几分钟时间,不会错过云层的。”杨礼说。
气象部门在杨礼的家门口建了一个活动板房,里面存放着火箭炮和火箭弹。“我不仅要实施人影作业,还要保障火箭炮和火箭弹的安全。”杨礼说,“只要气象条件合适,气象部门就来电,我就进行作业。”记者了解到,去年杨礼进行了37次人影作业,今年已经实施了8次。“效果绝对不一样,雨雪量都会大幅增加。”
“这几年祁连山的降水量确实增加了。”在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家住祁连山畔的农民李毅告诉记者。“只要有云层,就能听到西营水库边上发射火箭弹的炮声。”
甘肃省气象局介绍,在祁连山区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每年可增加15%约7.4亿立方米的降水量,伴随着人影作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再多增加10%—15%的降水量。
目前甘肃全省有人影作业点475个,从业人员1300多名,这1300多名“雨神”遍布陇原大地,作业覆盖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雨水多了,祁连山生态恢复得就快,河西走廊也就不缺水了。”杨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