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高峰,而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则是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坑”。供图
中新网上海4月24日电(李佳佳)全球旅游消费指南马蜂窝旅游网联合ZAKER24日共同发布《2018五一小长假“避坑”攻略》,针对旅途中常见的强买强卖、假特产等现象为消费者提供了应对指南。
负面新闻往往会对当地的旅游形象产生重大影响。供图
2018年五一小长假临近,中国将迎来新一轮的旅游高峰,而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则是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坑”。旅行中重金买回假“特产”,参团遇上“黑导游”等旅游陷阱常常见诸报端,不但影响游客体验,更可能为消费者带来财产损失。数据显示,曾遭遇过旅游陷阱的游客人数占比超过九成,仅5.92%的游客表示从未“踩过坑”。
在诸多旅游的“坑”中,“景点商业化严重”被游客抱怨最多,其次则是买到了“伪特产/伪小吃”和“景点夸大宣传”。而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从食宿到交通,几乎都可能埋藏着旅游陷阱。
数据还显示,74.85%的游客表示会担心在旅途中不慎“踩坑”,10.83%的游客认为出门在外,被“坑”了也很正常;而另外11.51%的游客则相信自己能避开所有陷阱。
负面新闻往往对当地的旅游形象产生重大影响,但游客对此的重视程度是否真有那么高?调查显示,有8.16%的游客表示,如果看到即将前往的旅游目的地出现负面新闻,一定会取消旅游计划,而有75.73%的游客会考虑取消计划。另外16.31%的游客并不在乎这类消息,不会因此取消旅游计划。
针对以上旅游风险,马蜂窝联合ZAKER推出的《2018五一小长假“避坑”攻略》中,还列举了八大最容易“中招”的旅游陷阱,马蜂窝同时提供了一些避开陷阱、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小技巧,帮助游客放心出行。
——陷阱一:伪特产、伪小吃。伪特产、伪小吃是消费者最容易遇到的旅游陷阱之一。网上曾流传一个《不推荐指南》:北京人不推荐南锣鼓巷,上海人不推荐城隍庙,厦门人不推荐鼓浪屿……在这些城市的小吃街上,总有一些打着“正宗”“特产”“老字号”的门店,却卖着鱿鱼、烤翅等食物,让游客误以为是本地特产或小吃。景点周边卖特产的商圈中,鲜花饼、牛肉干等都是常驻产品,银饰、玉器、珍珠、贝壳等物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多见,不建议在旅游区购买。
——陷阱二:山寨景区。山寨景区往往没有任何观赏价值,通过夸大宣传,配合黑导游、黑车司机拉客。比如,西安就曾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鸿门宴遗址。这些景区呈现的诸如蜡像做的秦始皇棺樽、“双眼皮、红嘴唇”秦始皇陵兵马俑、四羊方尊、法老胡夫棺椁等历史文物让人哭笑不得。
——陷阱三:花招百出的强买强卖。强买强卖在各个目的地都衍生出不同的版本。马蜂窝建议,游客遇上兜售类似小商品,或以各种方式“免费”赠送光盘、小礼物的人,都不要和他们对视,也不要触碰他们都商品,这样就能避免上当。
——陷阱四:“算卦”、“解签”、“捐功德”。一些著名的宗教场所附近常常有不少假信徒摆摊“算卦”“解签”,如果这些场所附近有人免费赠送香火和小物件,游客不要随便接受,接受之后很可能被索要钱财。
——陷阱五:拍照收费陷阱。在旅行中,“拍照”也可能遇到消费陷阱。出门在外遇到这类情况,要摆手拒绝,不要随意搭讪。
——陷阱六:赌博游戏。避免上当的法门,是远离类似的赌博游戏,不要贪图地摊上的小便宜。
——陷阱七:假警察查护照。建议游客在遇到警察时,可以先行要求对方出示有关执照或证件,必要时可以向路人甚至当地使领馆求助。
——陷阱八:“有毒”的行李。马蜂窝提醒,这类陷阱极大程度威胁着出境游客的人身安全,游客需格外留意。一旦毒品被查出,携带行李的游客就会被捕,成为毒贩的替罪羊。在很多国家,贩毒、运毒都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刑罚。因此,在机场遇到任何陌生人请求帮忙带行李,不要轻易应允,提高警惕,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