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产业扶贫推动“输血”变“造血”
北京14个区与河北23个县(区)结对奔小康
中工网讯 (记者郭强)未来3年,京冀两地的产业扶贫有了“行动指南”。日前,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全面深化京冀扶贫协作3年行动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未来3年扶贫协作任务书,将组织北京市14个区与河北省23个县(区)结对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双方将共同支持受帮扶地区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这标志着,北京帮扶河北脱贫的方式发生变化,推动“输血”变“造血”。
协议明确,今后3年的京冀扶贫协作资金为26.21亿元,每年的帮扶资金都将于当年的北京两会后,一次性拨付至河北省财政厅,助力河北省受帮扶地区到2020年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此外,协议确定了资金项目支持、人才支援、产业扶贫、就业扶持、区县结对帮扶、优势特色帮扶、社会力量帮扶等7个方面的重点扶贫协作内容。
协议提出,将把首都优势和当地资源条件紧密结合,推动产业转移对接帮扶,重点发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能够受益的产业。为此,在开展产业扶贫、实施扶贫“造血”行动方面,双方将坚持市场主导原则,积极完善相关政策,以合作共建园区、共建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共同支持受帮扶地区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本地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
据了解,此次京冀两地结对帮扶,在遴选上突出了北京支援地的产业特色和河北受援地的产业特色精准对接,有利于北京的优势产业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才、资源迅速匹配。专家认为,这将进一步提速由“输血”转变为“造血”,让河北受援地与北京地区产业形成回流,同时也将推动更快地形成产业链条。
据悉,北京各区与对口的河北各县(区)此前已开始行动,在河北省各县(区),京冀两地的很多合作产业项目效果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