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昨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交流培训会在京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70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比下降11.5%。虽然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形势依然严峻。从远期看,若要实现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要求,主要大气污染物需在201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40%至80%。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分别是钢铁、水泥和石化,建议京津冀三地钢铁产能远期控制在2亿吨。
昨天上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柴发合,介绍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深化大气污染控制中长期规划研究项目”成果。该研究首次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京津冀晋蒙鲁豫)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涉及的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一氧化碳等七项,涉及的污染源包括燃烧源、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农业源、天然植物源等七大类。
在建立清单的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特征和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据统计,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七省区市70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比下降11.5%,较2013年相比下降37.2%(按照2013年开展监测的41城市计算)。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比下降9.9%,较2013年相比下降39.6%。
柴发合表示,虽然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区域共同实施污染减排。从远期看,若要实现区域空气质量达标的目标要求,主要大气污染物需在201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40%至80%。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分别是钢铁、水泥和石化,提出京津冀三地钢铁产能远期控制在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