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的建设者
林鸣的一生中有无数个难忘的瞬间。但最难熬的,还是E15沉管第三次尝试对接的时刻。
2015年3月24日,E15沉管在拖船和安装船牵引下再次“驶向”施工海域,准备第三次水下对接。前两次命途多舛的安装已经让工程停工百日,而这一次又将遭遇什么样的意外?
E15沉管安装遭遇的困境,是大家没有预料到的。
——2014年11月,E15第一次安装因海底泥沙淤积受阻。
——2015年2月,E15第二次安装,因基床面突然出现大面积的异常堆积物,再次回撤。
恶劣的浮运自然条件、回拖沉管技术的尝试与人的情绪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这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轻松成功,还叫什么世界级工程?”林鸣从不知道什么是“屈服”,他带领团队不屈不挠,科学应对,最终完成了E15沉管精确对接安装。
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大型沉管工厂化预制、外海沉管浮运安装……他们在这个“超级工程”中不仅解决了许多世界级难题,同时带动了我国外海沉管装备、工艺技术、工程管理技术的发展,形成了400多项技术专利。
精益求精的团队
2015年5月,58岁的林鸣收获了一枚金色奖章——全国劳动模范。“这座大桥上的建设者们都是劳模,我们是一支铁打的团队,我们的工程是一个民心工程。”他把奖章挂在了港珠澳大桥的模型上。
外海沉管隧道安装因其难度巨大而被誉为“走钢丝工程”,林鸣经常对建设团队讲:“我们就是‘走钢丝’的人,而且是世界最长、行走难度最大的‘钢丝’。项目施工前后需要经过几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零质量隐患;项目上有上千个岗位,每一名施工人员都不能懈怠。所以,这是一场上千人一起‘走钢丝’的持久战,任何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必须拿着显微镜去走,严之又严、细无止境。”
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办公楼会议室里,林鸣设计了一面“一线员工笑脸墙”,数百幅照片记录了项目一线建筑工人工作、生活的平凡瞬间。这些照片大多是林鸣在施工现场拍摄的,工人们是他镜头里的主角。
林鸣说:“我们的工程都是工人们一点点完成的。要让工人们感受到这个单位、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尊重。有尊严的工人,才能干好工程。当他们感觉到这种尊重时,就一定会成为更好的工匠。”
每天10公里的长跑,是林鸣多年的习惯,风雨无阻。
2018年2月6日,历时7年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全部完工。林鸣用他自己的方式与这座大桥告别——跑完全程5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