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乡村振兴正当时 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2018-05-07 04:47:06 人民日报

  因地制宜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也不能千篇一律。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民族风情成“特色”。“乡村不能没了乡土味、民族味。”英州镇母爸村党支部书记陈飘说,为了保护黎族传统文化,村里没有统一盖楼房,而是保留了村庄原貌,特色村寨融入民族图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游客可以体验黎锦织造、酿山兰酒、学做竹筒饭,感受原汁原味的黎族风情,还能让黎苗文化以生产性方式得以保护。

  在深度贫困县河北康保县,好生态变“特色”。县长魏红侠说,这里气温低、风沙大,种庄稼不行,却有绿色养殖的好条件,疫病少、降成本。看中这里的好生态,龙头企业乾信牧业落户,“康保鸡”长在草原深处,喝着弱碱水,吃着五谷饲料,品质让人放心。一个产业带动近千户贫困户脱贫。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发力供给侧,围绕市场提质量。春分麦起身,河北隆尧县后辛庄村大户沈会彬细心察看苗情。“市场喊话,我们要跟上趟。”今年是沈会彬第三年种植优质专用小麦,500亩优质专用强筋麦,与普通麦相比,虽然产量没增加,但平均每年能增收6万元。在河北各地粮食生产示范片,原来的“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已变成“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这背后,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变革。

  节本增效,农业生产再增“绿”。水稻第一大省湖南,今年兴起绿色春耕,益阳市赫山区种粮大户高东生说,上季油菜当绿肥,好品种加上生态耕种,售价也能高出好几倍。在湖北监利县一家合作社门口,张贴着“绿色补贴”告示:“使用有机肥种稻,合作社加价0.1元/斤”。发展绿色农业,老乡得了实惠,农产品品质有保障。

  农业发展正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今年,农业农村部开展“农业质量年”行动,新制定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国家实施质量兴农战略,10个省份作为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200个县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坚持突出重点,补齐短板。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繁荣,也离不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要大力补上农村农业短板,让更多资源配置向“三农”倾斜。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度贫困的河北阜平县,食用菌成为扶贫“一号产业”。县长刘靖说:“同样种香菇,我们的气候能四季出菇,错季上市;同样卖香菇,我们一棚菇能分出7等。”市场不愁,脱贫有奔头。天生桥镇龙王庙村的李春平说:“到出菇那几天,白天黑夜都不敢合眼……辛苦没白费,两个大棚去年赚了4万多元,甩掉了贫困帽。”

  筑牢农村基础。农村公路要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力度,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人气、财气。水电路气房逐渐齐备,电视、宽带陆续入户,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越来越快。

  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效衔接。在山东东阿县,一个阿胶产业惠及6万贫困人口。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养驴产业共同体”,把毛驴当药材养,一头毛驴从出生到出栏,农民分红8500元,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赚钱”。

  真金白银投入,释放发展活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激活“人、地、钱”要素,全面释放发展活力。

  谁来振兴乡村?

  乡村既需要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需要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的职业农民。

  全方位支持返乡创业。全国两会之后,财政部、人社部、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加大对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出台扶持政策,2018年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次。好政策带动,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水”。

  土地制度怎么改?

  强化制度性供给,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三块地”改革试点在深入开展,改革多点突破,不断积聚发展新活力。

  稳定承包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江西省铜鼓县排埠镇永丰村的陈凤清刚领到1300元的分红,“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土地入股合作社,生活有靠了。”永丰村通过清地确权,摸清底数,折股到人,实现人人有股份,人人能分红。

  放活经营权。一场“三变”改革,唤醒沉睡的资源,让贵州水城县米箩镇大变样。资源变资产,激活资源要素,引产业,村民集体协商;资金变股金,农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干事创业的热情被激发;农民变股东,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红利。

  钱从哪儿来?

  公共财政给力,真金白银地投。中央财政今年出台农民直补、支持新型主体、支持农业资源生态保护等37条具体政策。筹资渠道不断拓宽,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让农村金融回归本源,不再“嫌贫爱富”,把更多资源配置到农村薄弱环节。福建省银监局出台举措:每年支持乡村振兴新增信贷1000亿元以上,服务收费3年减免100项以上。“现在贷款不用一趟趟往镇上跑,村里就有农商行的服务点,免担保抵押,手续简单,随用随贷。”山西长治壶关县店上镇瓜掌村韩秀兵说,多亏了贷款的“及时雨”,他靠种西红柿稳稳脱了贫。

  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人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三农”事业必将开辟新天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一定能如期实现。(本报记者  赵永平  王浩  常钦)

1 2 共2页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