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 人才支撑 文化铸魂
山东乡村振兴干在实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伴随着洪亮的朗诵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正式挂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要求,我们在农村建立了‘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主要面向基层群众宣传践习党的科学理论、民生政策、文明新风等。”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习活动,着力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群众的信心、底气和勇气。
5年前,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
“全国农业看山东”——农业总产值、农业出口总额等8项数据排在全国首位的山东,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大潮中继续走在前列?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汇聚起1亿山东干部群众的力量,是破题的关键。
拓宽产业链,做好大文章
位于济宁市金乡县王丕街道的玛丽亚大蒜种植示范园,一场雨过后,绿油油的蒜苗长势喜人。金乡是全国闻名的大蒜之乡,素有“世界蒜都”的美誉。
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旺。金乡常年种植大蒜70万亩,带动周边种植区域超过200万亩,形成了集科技研发、保鲜贮藏、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眼下,一种大蒜胶囊,已从金乡县一家企业下线,它把大蒜价值提升了20倍,按照“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培育壮大农业“新六产”。如今,金乡大蒜就地加工转换率超过70%;“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带动大蒜年网上销售额超过50亿元。围绕一颗大蒜,金乡已形成农业机械制造、乡村旅游、大数据等近20个新产业。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一次明确了“产业”之于乡村振兴的地位。
占全国1%的水资源、5.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6%的粮食、15.6%的蔬菜的山东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近期公布的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山东入围企业最多——80家企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性力量。
但是,成为真正的农业强省,山东仍须再出发。山东省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清津提出,山东农业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门类齐全、特色产品多、龙头企业发达,劣势是人均土地面积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流转率不高。如何扬长补短?“没有繁荣的产业,不可能有繁荣的乡村。”张清津介绍,寿光、诸城的龙头企业和产业融合发展以及金乡的特色农业,就是典型代表,寿光蔬菜、金乡大蒜、莱芜生姜,都已显现总部经济雏形。
拓宽产业链,做好大文章,今天的山东,水果、蔬菜、花卉、茶叶、经济林等产业遍地开花。以鱼台大米为例,为持续擦亮“鱼台大米”品牌,鱼台县聘请专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及秸秆还田等先进农业技术,增施生物菌肥、有机肥,减少化肥、化学农药的使用,使鱼台大米不仅销售更旺,还擦亮了地方品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