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5月15日电 (唐玉洁)今天上午,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在南开大学发布了其承担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两份专题报告。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刚,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项目专家、天津大学教授柳洲出席发布会并对报告进行解读。
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综合排名情况(TOP15)
《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报告根据企业的实力、投资的能力、大学和非大学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链接者的能力、政府的响应能力、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度等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对中国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
在中国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排在第一梯队,分值分别为80.3、49.9、34.2、30.7和17.9。排在第二梯队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山东、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庆、辽宁、贵州和黑龙江,分值分别为9.8、9.1、6.1、5.9、5.4、5.3、5.0、4.1、3.6、3.2。在排名前15位的省市自治区中,除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之外,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安徽、湖北、四川、重庆和贵州位列其中。
三大经济圈智能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情况
在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以80.6的得分位列首位,长三角为60.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为45.6分位列第三。在经济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的强力牵引下,三大经济圈处于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
“对排名前15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细化分析表明,经济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是区域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刘刚表示,由此来看,如何构建多元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区域发展智能产业面临的挑战。
《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报告则在实际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408家智能企业、73所大学和56所非大学科研机构、138场2017年在中国境内召开的会议、84家产业联盟、834家投资者、18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热点城市在内的中国智能经济样本数据库。报告描述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结构,揭示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隐秩序”,识别出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为牵引的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和机制,评价了中国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
据了解,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创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担任院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的模式,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吸引全球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