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20日电(记者 张尼) 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如何?美丽中国何时建成?怎么建?一系列关键问题在此次会议上得到解答。
会议规格为何如此之高?
此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规格之高,引人瞩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评价称,这次大会是一个跨部门工作的“五位一体”的大会,涉及资源、生态和环境,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在规格、规模、影响上属于历史之最。
“可以说,这是十九大后在全国形成强大生态文明共识基础上全党和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其成功召开,将开启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阶段。”常纪文强调。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认为,十九大后,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理念、新目标、新举措。这次会议主题更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纳入到环保体系的所有内容。
柴发合表示,中国环境治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处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阶段召开此次会议,也旨在动员全社会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加大力气。
资料图:北京蓝天中新网记者 张尼 摄
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何种形势?
对于中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他同时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
柴发合分析称,“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是客观准确的判断。
他表示,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2017年“大气十条”虽然圆满收官,但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布局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等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并且这些工作处在攻坚期。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污染防治的成效稳定。
常纪文认为,在这一阶段,中国的环境保护标准要逐步提升,环境执法要越来越严格,环境司法监督要越来越深入,环境监督应当越来越有力,环境信息公开应当越来越全面,公众参与应当越来越有序和有效,环境守法应当会不断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