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5月25日电题:遏止乱象蔓延 推动标本兼治——专项治理力求为校外培训热“退烧”
新华社记者胡浩、胡林果
校外培训的“虚火”不仅加重了孩子们的课外负担、家长们的经济负担,更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校外培训乱象,教育部等四部门今年初联合印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几个月来,各地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完善校内教学规范管理、破解课后“三点半”难题等方面着手,力求为校外培训热“退烧”。
校外:斩链条、树规矩
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占坑班”取消,奥数“杯赛”被叫停,不少培训机构对讲义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已显现初步成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召开了主要培训机构负责人政策解读座谈会,全国160家有影响力的校外培训机构共同签署了自律公约,承诺依法、诚信、规范办学。
在广州,记者看到,广州市教育局不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公布了治理时间表、举报电话及邮箱,还正在构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信息平台,鼓励社会、学生及家长参与监管评价,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实施失信联合惩戒。
授课点分布在全国多个省份,业务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明师教育集团总校长肖明良告诉记者,专项治理行动启动后,明师教育撤销了一些有夸大嫌疑的宣传,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讲义编写严格审查,确保不出现与常规教学要求相违背的内容。该机构还在积极开发少儿美术、棋类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支持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课堂:重师德、提质量
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不仅要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也要向课堂内的教学要效率。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介绍,海淀区制定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指导意见》《中小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等,严控学校赶进度、超难度、突击教学。为加强招生导向作用,11所市级示范校在学校网站就规范招生向社会发布声明,并将民办中小学招生纳入统一管理。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就要提高效率、激发兴趣,减少重复、无养分的刷题等学习方式,让孩子们通过有趣、高效的学习掌握知识。”广州市执信中学语文老师董燕举例说,为了让孩子们提升写作水平,学校引导孩子们创办杂志,甚至开设网站,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在更多读者面前。网友们的点赞让大家更有信心,逐步树立起对写作的兴趣。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依然任务艰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校外培训热还没有真正‘退烧’,下一步必须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吕玉刚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指导意见,加强课程管理,指导学校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从根本上解决培训热。
课后:办托管、解民忧
孩子放学了,家长没下班——“三点半”难题让不少家长只能选择让孩子放学后到培训机构继续上课,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校外培训热。
为解决这一问题,江西省在加强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校外托管机构监管同时,实行弹性入校、离校制度,开展课后延伸服务;广州市全面推行课后校内托管,减少家长对校外培训的被动需求,目前全市课后托管服务学生35万人。
下午近6时,广州市天河区华融小学里依然十分热闹。弦乐、管乐、合唱、足球、击剑、科学等十多门兴趣课程正在进行中。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学校在孩子们下午放学后提供了两种托管套餐供家长们选择,一是基本托管,放学后暂时无法回家的孩子可在校集中起来,由学校老师统一看管写作业、看书等;二是孩子们可自愿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学校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费用由家长自理,但比市面上便宜很多。“这样既解决了课后接孩子的实际困难,又给了孩子更多兴趣选择。”该校校长郭文峰说。
吕玉刚介绍,在总结各地开展课后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将进一步完善课后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坚持学生自愿、公益普惠、成本分担、合理取酬的原则,指导各地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导向,推动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度过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