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是各工地忙碌的时节,也是扬尘容易肆虐的时期。今年4月起,南京市环保局对全市裸露土地开展覆盖专项整治。南京市扬尘办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北方沙尘暴情况下,今年4月,全市降尘量依然下降到了每平方公里4.23吨。5月,记者探营南京施工工地,感受了扬尘治理的变化。
目标是控尘,重点是覆盖
绿色的扬尘防治网、新长出来的植被、经过硬化的路面……在南京的各大施工工地,这样的场景已随处可见。
由于多种原因,今年以来,南京空气环境质量下降明显。截至3月底,全市PM10浓度均值达10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9.7%。为了有效治理扬尘,南京市决定对全市裸土开展覆盖专项整治,确保今年底全部达标。
根据《方案》要求,4月起,南京裸土覆盖专项整治范围由中心城区逐步向城市郊区延伸,同时重点对郊区交通市政工程、土方作业区、长期闲置土地、临时渣土堆场、河道河床及主次干道两侧等区域进行整治,采取覆盖、绿化、硬化等方式,达到防尘、抑尘效果。到2018年底,建成区内施工区域防尘覆盖率达到100%。
目标是控尘,重点是覆盖。在本次专项行动中,对覆盖要求做出了较详细的规定:全市各类裸露场地、土堆、基坑开挖等可采用扬尘防治网覆盖、植被种植等防尘措施,空置区域应根据使用周期和使用功能,采取场地硬化、扬尘防治网覆盖或植被种植等防尘措施,使用的砂、石等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时,应采用扬尘防治网进行覆盖。临时施工作业,要尽可能减少土石方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
顶风作案,顶格处罚
措施重在落实。4月底,鼓楼区环保局和下关办事处环保科巡查到世茂滨江工地时,发现现场扬尘管理不到位,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工地‘五达标一公示’控尘措施落实不到位。场地内部分裸土及易扬尘物料未覆盖;施工场地道路硬化不达标,硬化道路破损未修补;道路冲洗保洁不达标,车辆进出未冲洗导致带泥上路。”鼓楼区环保局副局长俞寿生拿出当时的拍摄照片告诉记者,发现问题后,相关部门第二天到施工场地进行联合执法,对世茂及施工方中建三局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俞寿生特别强调,环保部门对于扬尘管控措施不落实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零容忍”,按照3万元“顶格处罚”。
5月4日下午,工作人员再度来到世茂工地“回头看”时,发现相关问题已经进行整改。
除了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浦口区还根据日常监管情况,为每个工地“挂牌”,绿色代表合格免检、蓝色代表基本达标,黄色代表限期整改,红色则需要停工整顿。作为主城工地最集中区域,建邺区沙洲街道前不久还开展了一场工地扬尘管理互评观摩会,采取互检互评的方式,通过检查打分评选出三家“最差工地”,并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智慧工地,智能控尘
走进位于河西的中建八局南京市国际博览中心三期工程的施工现场,高高的塔吊正在烈日下运转,搅拌机和运送车在场地内一刻不停。放眼四周,几乎看不到裸露土地。边角处植上了新绿,已经硬化的道路上有洒水车来回洒水,每天定时对三个大门口进行高压水冲洗。
在工地内的醒目位置,有一个显示屏,上面显示着PM2.5、PM10实时的指标。项目经理招松介绍,在这个显示屏的背后,是一套智慧工地系统。智能监测系统能24小时不间断对建筑工地现场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PM10的浓度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实时传送至监控平台,相关人员根据数据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当PM10浓度超过80微克/立方米时,现场的喷淋系统就会自动喷洒降尘。
在工地的监控室,记者看到监控大屏幕上共有十多个探头,从各个角度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拍摄,通过手机APP还可以对现场施工环境等进行远程监控,以便实现全天候监督管理。同时,系统中的影像资料将被保存一个月以上,供相关部门抽查考核使用。
目前,南京全市已经建成80个左右智慧工地。南京市扬尘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专项整治行动的常态手段,南京今年将建设100家智慧工地,其中2018年年底前全市范围内新开工的规模以上工地必须完成安装;2019年年底前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地全面安装。(本报记者 姚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