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5月28日电(记者冯国栋、黎昌政)肺部也能做清晰、无辐射的磁共振成像检测了。备受医学界和病患关注的“肺部气体磁共振技术”日前有了产业化进展。在27日湖北首个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挂牌仪式上,这项技术签约落地武汉。根据协议,这家肺部气体磁共振临床检测中心将于今年7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大规模临床病例获取。
肺癌是我国癌症中的“头号杀手”。对肺癌的早期筛查检测,临床常用的X光、CT、PET和SPECT等存在一定放射性和功能缺陷。传统磁共振成像虽然安全无辐射,但由于肺部的空腔结构,磁共振无法检测肺部。因此,肺部也是目前传统磁共振成像技术唯一无法触及的人体“盲区”。
为此,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周欣克服技术难关,牵头研发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团队利用变角激发策略,通过观察超极化气体在肺部流通的成像,成功“点亮”肺部“盲区”。今年2月,这套系统通过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验收专家组验收,成为肺癌等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新利器”。
据该研究所技术发展处副处长罗凡介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支持下,研究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团队共同开展了基于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的慢阻肺(COPD)的相关诊断标准的制定工作,今年7月将在同济医院建立第一个肺部气体磁共振临床检测中心,用于大规模临床病例获取工作。
罗凡说,目前这个项目的产业化公司正紧锣密鼓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请工作,各类临床病例已完成14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