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村,促进和谐有序
留守儿童、老人多是当下不少农村的突出特点。为了促进邻里之间相互帮衬,让法治元素融入老百姓的意识中,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狮岭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村民自治微网格承担着治安联防、救助联帮、产业联带、应急联动、文明联创、卫生联结等职责。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既发扬了传统,也融入了法治力量,促进乡村和谐有序。”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向调研组介绍,如今,依法治村已经成为狮岭村的一大特色。
“普法工作要抓住‘两委’干部这个关键,增强其示范引领作用,提高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基层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张寿于介绍,通过给村里配备专业法律顾问,给每家每户培养“法律明白人”,组建法治宣传小分队等形式,让普法宣传教育变为村民生活的一种日常。
人民调解被誉为东方经验,在乡村熟人社会环境中,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调研组重点考察了当地的“众口调解法”。
“什么是众口调解?”“具体怎么操作?”对这个新奇的称谓,调研组不禁发问。
“这种方法是由调解员、律师、当事人及其亲友、邻里、乡贤组建‘村民法庭’,通过就事释法、依法公论,彰显法治约束;通过乡贤评理、亲友监督,突出道德导向;全程公开,众口评议,体现民主自治,达到知法、气顺、事了的目的。”面对调研组成员的疑问,定期到村里参与调解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曾芙蓉解释:“其实就是把村里的矛盾纠纷摆到桌面上说清楚,并‘引进’法律权威。过去,村里治安案件多、邻里纠纷多、信访上访多;近年来,村调委会通过众口调解法化解纠纷,全村各类上访信访案例逐年减少,到2017年已无一例上访信访。”
调研组了解到,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划分11万余个网格,配备23.1万名专兼职网格管理员和50余万网格协管员。建成乡镇(街道)综治中心1387个、村(社区)综治中心9535个;所有乡镇(街道)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村级调解组织覆盖率达83.5%。
“当前,有关乡村治理的信息分散在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未能实现共建共享。”四川省省长尹力建议加强乡村治理信息数据规范化建设,需要在国家层面制定数据规范,加强业务指导,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信息互联互通。
“下一步要加强乡镇基层政权的稳固。一是强化乡镇政府的服务功能,加快职能转变,二是优化乡镇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三是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健全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调研组在向当地反馈调研意见时表示。
重视乡贤,留住本土人才
随着社会发展,乡村治理基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大量年轻人外出,导致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现象比较严重,农村留守问题突出,村干部选贤任能比较困难。”不少基层干部向调研组表示,年轻一代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故土情结逐步减弱。
乡村振兴中,如何让人才跟得上也是调研组关心的话题。广元市剑阁县充分发挥本土乡贤示范教化作用,在村党支部引导下成立乡贤协会,建立乡贤名录、乡贤群,通过动员在外创业乡贤反哺家乡,推动乡贤参与产业发展、组织培训就业、资助公益事业。
还有一些乡村从脱贫攻坚经费中拨取一部分资金,发挥本土退休老干部的带动作用,提供了一个留住人才的样本,让调研组成员印象深刻。“人才到底从哪里来?脱贫攻坚的人回去了,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对于退休老干部的必要经费,能否建立机制制度化?”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调研时问道。
“我们也在思考通过参照脱贫攻坚中的一些做法,从各级党政及企事业机关选派一批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过渡措施;不过,从长远看,还是要培养本土人才,让熟悉农村情况、热爱农村工作的人留得住。”当地负责人表示。
在三会村担任村官的大学生张玮已经回乡工作两年了,她向调研组表达了作为年轻乡村干部的诉求:“希望国家能够为乡村干部提供更为充足的成长空间和发展空间,对村民群众创新创业加大扶持力度。”(本报记者 魏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