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安吉7月8日电 题:饮水思源“白茶村”:让“一片叶子”助更多人脱贫
作者 张煜欢
“在没有种植白茶前,黄杜村是有名的穷村。村民们多以砍柴为生,一天赚一块钱,能吃得上饭已经不错了。”73岁的盛阿林曾任村支书,对于这20多年来黄杜村的变化,他最为清楚。“但现在你去家家户户问一问,哪家不是盖起新楼房,开上新车子。老百姓们不会忘,这都是‘一片叶子’的功劳。”
从荒山到“茶海”,从“一天赚一块钱”到年人均收入超3.6万元(人民币,下同),在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验证,“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佳话延续至今。
20多年前的黄杜村人也曾“绞尽脑汁”脱贫,办过竹制品企业、拉丝厂、铸铁厂,种过红竹、辣椒、板栗,却始终徘徊在解决温饱和致富的边缘。
1997年,溪龙乡政府正式提出山区村种植1000亩白茶,在政府技术、资金、政策的支持下,黄杜村拿出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参与种植安吉白茶17亩。这为黄杜村的“脱胎换骨”埋下了伏笔。
“最初种白茶的时候,整个黄杜村还都是荒山野岭。”梅喜英是当地最早种植白茶的一批人,“那时没有人相信种植白茶能带来多大的收益,都在观望,我们就带头种给大家看。”
黄杜村第一批茶农贾小明就是当时“观望”的一员。“最开始一株白茶苗要5毛钱,大家都买不起。后来发现这里的水土非常适合白茶生长,我们的白茶比别的地方品质要高,价格自然也就上去了,这时候老百姓才竖起大拇指。我们黄杜村的的确确就是靠着白茶‘翻了身’。”
盛阿林当时也鼓励村民:“要是过个十几年,安吉白茶还能种得这么好,黄杜村会比‘小康’还要‘小康’!”
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黄杜村调研白茶基地,在听取安吉县推广种植白茶的工作后,充分肯定“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在品尝了安吉白茶后,更赞誉安吉白茶是茶中极品。
作为当时的白茶基地负责人,梅喜英向习近平介绍白茶种植情况时说,今后不仅要让黄杜村变成白茶之村,更要让整个溪龙乡成为白茶之乡。
“我也没想到,当初的一句话如今就成真了。”梅喜英说。
截至目前,黄杜村村民经营茶园48000余亩,产值超4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3.6万元。初步统计,安吉白茶的“白叶一号”白茶苗种植范围已达中国18个省市,种植面积近300万亩。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今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
“从1986年入党起,我就把自己最美好的青壮年时代都献给村子,献给了白茶,眼看着黄杜村一点点富裕起来。如今我73岁,有生之年还想尽一点微薄之力,真真切切帮助到其他贫困老百姓。”盛阿林说。
“饮水思源”不仅是老一代茶农的心声,“茶二代”对此也深有感触。“我是从小看着荒山变成茶山长大的,如果没有白茶,家里就没有钱供我外出读大学。是白茶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人生轨迹。”贾伟是老茶农贾小明的儿子,也是如今黄杜村青创联盟的负责人,作为写信捐赠茶苗的党员之一,他期待有更多农村因茶而富,更多农村孩子就此改变命运。
根据捐赠协议,黄杜村村民将“白叶一号”白茶苗捐赠给湖南省古丈县、四川省青川县和贵州省普安县、沿河县等3省4县的34个贫困村栽种,并实施种植指导和茶叶包销,预计带动1862户58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