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蓝图绘就好浙江——浙江践行“八八战略”纪实

2018-07-18 04:51:38 人民日报

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村景。资料照片

舟山港穿山港区。资料照片

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金大田村里,孩子们正在广场上玩耍。资料照片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不过,把目光投向15年前,这里也曾有过 “成长的烦恼”……

  “山越高越难爬,车越快越难开。”如何让快速奔驰的列车进入科学发展这个轨道?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篇布局,于2003年7月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

  15年来,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浙江画卷。“八八战略”实施得越深入、越持久,就越彰显出强大的引领力量!

  “腾笼换鸟”,换来“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浙江人“一遇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民营经济遍地开花,星罗棋布的小作坊带动了经济高速发展。

  但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浙江面临着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面临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自身竞争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力。以前粗放经营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诸暨袜业,一双袜子的利润只有1毛多钱;曾在浙江率先起跑的台州,GDP增速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每年超过20%放缓到10%……

  长期的“低小散”还带来另一后果:水脏了,山秃了。工业大县长兴县河道里的污水“划根火柴就能点着”;拥有上万家水晶加工作坊的浦江县河水被污染成了乳白色;在杭州萧山,满眼别墅,风一吹塑料袋乱飞……

  怎么办?现实逼迫浙江“整好行装再出发”!

  经过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2003年7月,在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上,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总结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绿色浙江、海洋经济、文化大省、机关效能建设……

  这一切,总的落脚点就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永远成为主旋律。

  要做到健康有序,经济领域亟待转型升级。

  增长方式怎么转?经济结构如何调?省委提出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一方面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利用传统产业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腾笼”不是“空笼”,换鸟也不是简单地“以大换小、以新换旧”,只有“老鸟”“新鸟”比翼齐飞,“实”“虚”产业相济并重,新旧动能方可顺畅转换。

  如何甄选“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俊鸟”?省委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把产业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根据“八八战略”的总体部署,浙江以“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苦练内功,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力抓节能减排,关停了大量高污染企业,逼迫低小散企业自我提升。

  就在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之时,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至。浙江经济何去何从?是为了保住GDP增长而暂时放缓转型升级步伐,还是立足长远咬定转型升级?时任省委书记赵洪祝提出: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宽,节能减排的“紧箍”不能松,困境中更要咬定转型升级。

  拆解业是台州的支柱产业之一。这些企业在为台州制造业提供源源不断原料的同时,拆解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的油污、废水、废气……转型升级是不是把“孩子和洗澡水”一齐倒掉?台州人倒掉了“脏水”留下了“孩子”。“齐合天地”是台州最大的拆解企业,技术创新让企业完成了蜕变:原先拆解电线靠燃烧分离出铜丝,现在用机器分离,100%解决了废气问题。

  走进杭州余杭区临平新城的艺尚小镇,会发现服装加工制造这一典型的传统产业已不“传统”。服装设计师从“云端”物色,生产原料从“面料公共图书馆”挑选,订单从APP平台“抢单”,生产则由“共享车间”柔性产能完成。不仅有小镇的高颜值,更有人才的高品位、产品的高附加值,印证了“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腾笼换鸟”,不可能一“换”永逸。怎样保证留在笼中的总是“俊鸟”?

  浙江人提出了“亩均论英雄”概念——不以经济总量规模算“笼统账”,而要算亩均投资、亩均产出“精细账”,算好经济、资源、环境“三笔账”。对这一做法的结果,有人这样比喻:让不下蛋的母鸡没粮吃,少下蛋的母鸡少吃粮,多下蛋和下大蛋的母鸡吃得更多更好。

  “腾笼换鸟”,使浙江经济完成了从贴牌生产、蜷伏于价值链底端向设计、创新产业链高端的攀升。

  一个保温杯,会提醒主人喝水、能自动杀菌消毒,有可能同时还是蓝牙音箱、充电宝。占了全国保温杯产量七成的浙江永康,过去企业“扎堆”学样、打价格仗,产品流行一浪过后,“遍地开花”变成“满地狼藉”。现在,依靠“科技+设计”的创新力,永康五金不光“什么都有”,更要“做精做好”。

  一双运动袜,脚踝处藏着减少运动损伤的隐形扎带,袜筒有压力补偿功能,脚背部位还有减震带。年产袜子75亿双的诸暨大唐,曾几何时被老外戏称“垃圾袜”。现在,袜业也有智库、设计师库,专利“加身”的时尚型、功能性产品,“一双袜子利润抵过去几百双”。

  的的确确,“俊鸟”翔集已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常态。以前,人们说浙江企业没有“老虎”,只有“群狼”。如今,一只只老虎纷至沓来!你瞧,吉利、娃哈哈、阿里巴巴哪个不在业界举足轻重?!

  从“四条禁令”到“最多跑一次”,效能建设常抓不懈

  人们评论浙江,最常用的词是“藏富于民”。“藏”,离不开执政为民的胸襟和不计个人得失的气度,离不开“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早在2004年,浙江就制定了“效能建设‘四条禁令’”——严禁擅离岗位、严禁网上聊天炒股、严禁中餐饮酒、严禁在办事中接受当事人宴请和礼品礼金。之后,进一步规范机关行为:在全省乡镇以上各级机关和有行政管理职能单位开展“整风”,强化监督机制、严格考核奖惩。

  10多年来,浙江历经三轮简政放权、“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推进政府自身改革的创新探索,这些“升级版”新做法,中心点就是“执政为民”,带来了“由里往外美”的政绩观。

  向群众征询政府来年要办的十件民生实事,是浙江执政为民的“传统项目”。此举始于2005年,先在网上公开征集实事项目,再由群众投票,按得票高低选出最期待实施的十件事,把办实事的承诺写进每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

  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在浙江已成惯例。由于项目来自群众,所以,政府的施政指向深得民心。问计群众,又件件狠抓落实,政府的执政效能大大提高。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认真思考“潜绩”和“显绩”这道辩证题,才会甘于埋头苦干做实事。

  长期以来,GDP是否增长,是衡量干部政绩的一个硬杠杠。在任期内,如果GDP没有大的增长,想评优?想升迁?难!这样的比赛,容易带来这样的结果:为了GDP增长,有些人便把环境保护抛在了脑后。于是,尽管三令五申保护环境,小造纸、小化工仍屡禁不止;本来秀丽的山水,被开山取石弄得千疮百孔……

  安吉曾是浙江20个贫困县之一。改革开放后,急于丢掉“穷帽子”的安吉,把目光转向工业,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财政确实上去了,可代价却是青山被毁、河流被污……痛定思痛,粗放发展的老路不能再走!安吉县人大通过了“生态立县”的新战略,毅然关闭了33家污染企业。

  安吉的努力,得到习近平同志的高度重视。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冒着酷暑来到天荒坪镇余村调研,走村串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高兴地说,下决心停掉一些矿山,这是高明之举。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时候,要知道放弃,一定不要再去迷恋过去那种发展模式,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毅然停止了GDP竞赛——抓GDP增长是政绩,解决民生困难,保护生态环境,同样是硬邦邦的政绩。

  “由里往外美”的追求带来的岂止是山水的变化,它让浙江的施政者始终能将创业绩与守政策、现实性与长远性、计划性与规律性完美统一。

  近些年,尽管浙江发展总引来人们艳羡的目光,但全省上下并没有丝毫懈怠。人们深深知道,随着社会发展,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各类“硬骨头”已越来越难啃。要攻克难题,必须靠一支敢于攻坚克难的“铁军”带领大家干出来。

  “讲得好,是因为干得实、干得好。”被称为“书记夜考会”的全省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从2013年开始坚持每季度开一次,选晚上的时间,每次10位县委书记依次“上擂台”,每人6分钟比成绩、讲方法、提目标。每次会议主题有不同,但绝不脱离“实干”二字。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说:“讲五六分钟工作实绩的真话,比讲一大堆没用的、正确的废话更有意义。”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我们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浙江新一届省委集体薪火传承,省委书记车俊这样表示。

  “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路。”这是浙江“最多跑一次”的初衷。

  嘉兴市南湖区市民廖锐要办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他发现,跑审批可以像看“全科医生”一样,一窗式“无差别受理”;即使错过上班时段,也有像“无人超市”一样的自助政务服务区24小时“不打烊”;扫一扫收件凭证上的二维码就能查办件进度,“像查快递一样方便”。

  目前,浙江已实现省级部门非涉密办事项目网上申请渠道全覆盖,“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不见面办成事,保证了事项办理的公平公正,从而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如何评价?专家认为:“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支点”,通过政府改革的“减法”,换取了经济与社会活力的“加法”。

  “以文化人”,富而好礼成为新的价值追求

  社会发展,积累物质财富固然重要,精神财富更不可少。政府应该成为社会风尚的引导者。历届浙江省委都保持着这样的自省。

  如何引导社会风尚?浙江的抓手是“以文化人”。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重中之重。通过“虚功实做”,实实在在落地,达到“入脑入心”。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口袋满了,脑袋却空了,新功利主义、新实用主义思潮抬头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亲自提炼出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将“红船精神”撰文发表,号召全省学习。

  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红船精神”成为指导浙江干群开拓进取的精神之源。

  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浙江发力最早。杭州是国内最早实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学习场所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城市之一。这些设施场所,即使乞丐、流浪汉和拾荒者也可以随便进入,唯一要求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

  大运河穿杭州城区而过。如果你到运河边漫步,会发现:运河沿岸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挂着“河畔书屋”牌子的小木屋,免费提供图书借阅等服务;运河上的漕舫船,也满载书香,成为一个个免费“流动书吧”。39公里长的运河杭州段,成了39公里长的免费“学习长廊”。

  如何让精神文明的撒播没有死角?在浙江,不但“送文化”,还潜心“种文化”——像种庄稼一样,让文化文明的种子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农家书屋、“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文化走亲”、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文化礼堂,都是“种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载体,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乡贤文化,让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乡村田野。

  “早有广场舞,晚有乒乓赛,每逢节假日要办民俗礼仪活动,过年还演个‘村晚’。”现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村民杨叙仙每天都和姐妹们相约,在村里文化礼堂门口的小广场上跳排舞,“要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肯定是文化礼堂”。

  办好“我们的村晚”,唱响“我们的村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礼堂的特色文化活动一年到头不断档。“中国村歌之乡”江山市创作村歌近200首,1/3的行政村都有村歌。“江山如画,乡愁如歌”,还把乡土乡音、乡容乡貌唱进了人民大会堂。

  背着白菜的村头妇女、扛着榔头的山乡汉子、赤足奔跑的农家孩童,在舞台上唱起村歌、跳起茶舞……这是今年在龙泉市举行的2018“乡村春晚大集”上的镜头。所有节目都由农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满溢着的农家风情、乡村记忆,让人对“村晚”和“民星”刮目相看。

  “村晚”的精彩上演,不仅改变着乡风民风,还带动当地拓展全域旅游,探索农村经济增长的新模式。现在的浙江,“文化”大大方方走上舞台正中央,自信无比地展现魅力,发挥着经济发展“助推器”、政治文明“导航灯”、社会和谐“黏合剂”的特殊功能。

  “以文化人”,孕育出了宽容、大气、文明的社会风气,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已成为浙江人新的价值追求!

  礼让斑马线,成为杭州的一张“文明名片”。你走到斑马线前,车流就像约好了似的等你通过。据交警部门监测,杭州公交车斑马线让行率高达99%。

  在“南湖红船”所在地嘉兴,如今平均每10位市民中就有1名志愿者。“有困难,有需要,说一声,我能办的肯定想办法。”这是私营业主姜宝祥的为民承诺。“如果把社会比作一台机器,那么我们要当润滑油,降低噪声,减少磨损。”这是年过七旬的“老娘舅”杜子鑫的人生格言。

  “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医生”姚玉峰……从盆景到风景,无数的“最美”已经构成浙江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大平安”涵盖各个领域

  有专家对浙江所以能“走在前列”归纳出这样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二是社会管理的好成效。

  还在2003年,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把推广“枫桥经验”,建设“平安浙江”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要求各地致力于关注民情、改善民生、发展民主、维护民安、促进民和。

  说起“枫桥经验”,上点年纪的人大多耳熟能详!半个世纪前,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的好方式,毛泽东主席闻讯,欣然命笔:“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从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一经验,传遍了大江南北。

  半个世纪过去了,“枫桥经验”不断推出“升级版”。多元化解决纠纷,“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枫桥大妈”“店口红帽子”都成了响当当的品牌。“‘枫桥经验’根子上就是走群众路线,矛盾交群众解决。政府要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诸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汉松这样认为。

  由“枫桥经验”引路,浙江各地均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温州的“综治八大员”、苍南的“五站式工作法”、杭州的“武林大妈”……像这样带着基层智慧和泥土味的“治村之道”,在浙江各地蓬勃生长,许多都是全国率先。

  “小官巨腐”怎么防?宁海2014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村级权力清单,为当地乡村治理“立法”。村民们说得很朴实:有清单“36条”给农民撑腰,村干部办事想不规范都不行。

  “村民监督委员会”2004年在武义县后陈村挂牌。这个曾经的“上访大户”村,成了村务监督制度的发源地,10多年来,不光保持着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群众零投诉、违规收入零入账“四个零”的纪录,村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

  浙江是个劳动力输入大省,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劳务纠纷在所难免。薪酬,往往是引发劳动纠纷的主因。在各级工会努力下,“企业协商谈增长、行业协商谈标准、区域协商谈底线”的协商模式在浙江全面推广。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单位GDP的劳动争议受理数,全国为1.9,浙江为1.35;单位GDP的劳动争议涉及劳动者人数,全国为5.59,浙江为2.40。从全国范围看,浙江的劳资和谐度,明显走在了前面。

  跳出“小治安”,建设“大平安”。平安浙江,不仅是治安好、犯罪少,更涵盖各个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安居乐业“遮风避雨”,这一点,翔实的数据最有说服力:已经连续10多年了,浙江群众安全感满意率均在95%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深入,农村成为城市后花园,城市成为农村CBD

  “两山论”发端于浙江。浙江景色美,天下皆知。其实,美,还渗透到了浙江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把“美”的缘由,归结到“千万工程”。

  习近平同志当年一到浙江就开始了密集调研,118天里,跑了11个市、25个县。群众的呼声,声声叩击着他的心弦。他有了这样的认识:仅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并不能给群众带来幸福感。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03年6月,浙江召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习近平同志提出,用5年时间,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在推进“千万工程”建设中,浙江紧紧抓住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线。盛夏记者来到环溪村,但见这个溪流环抱的小山村,溪沟清水淙淙,大街小巷干干净净。村主任周忠莲把此归功于 “千万工程”。她介绍说,前些年村民们富起来了,但是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改观,家家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到门前的小溪。“千万工程”实施后,家家建起了污水处理池,最后排出的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她有一段精彩说辞:“以前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现在是‘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开鲜花,溪沟清澈见底有鱼虾’。”

  2013年,浙江省委将“千万工程”又往前推动了一步:打响“五水共治”战役。时任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有个形象的比喻:“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既竖起治污水这个“大拇指”,从群众最深恶痛绝的污水治理抓起,也把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等捏成“拳头”,齐头并进。

  “千万工程”实施15年,给浙江带来了什么?100%的建制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74%的农户实现无害化卫生改厕,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

  除了改善环境,如何在其它方面让农村同样跟上城市发展步伐、让城乡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方面,浙江也不断创新:

  嘉兴,从社会保障方面把城乡统筹推进了一步——在全国最早实行养老城乡一体化,将农村居民、城市无业者等人群全部纳入保险;建立新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省农民中看病负担最低、医院报销最多。

  到目前为止,浙江已率先在全国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和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半年到一年的免费培训政策,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全国唯一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习近平同志基层联系点嘉善县,展现了一幅城乡协调发展的生动画卷:农房改造集聚让农民住进社区、“带地进城”;农村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可享“送上家门”的个性化养老服务;全国首家开通的县级健康热线和就诊“一卡通”,不分城乡打通“20分钟医疗圈”。

  浙江各地自然禀赋不同,做到同步发展并不容易。不过,浙江有个秘诀:“山海协作”——将“山”的特色与“海”的优势联动。

  山海协作,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欠发达地区,陆海联动、协作共赢,是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的确,在浙江,“城”与“乡”的边界已越来越模糊,基本实现了城乡“无缝对接”。人们这样评价浙江:“农村是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是农村的CBD。”

  ……

  “八八战略”研究的是省域发展的命题,更是探寻国家发展、时代发展的命题。15年来浙江在省域层面的探索实践,也作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实现发展”的提问。

  无论是一县、一省还是一国的发展,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更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毅力,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将理念和战略落到实地,内化为动力。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从“先行先试”到“改革样本”,浙江应当有怎样的新境界、新篇章和新担当?“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浙江在思索,更在奋力前行……

  浙江多山,靠着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四千精神”,浙江人赢得了经济发展的先机;浙江向海,在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浙江人拥有了“勇立潮头”的豪情。走过这15年,爬山涉海的浙江人有了一个坚定信念:无论山再高,浪再急,只要踏踏实实地按照“八八战略”走下去,就会永远屹立在时代的潮头!

  (本报记者  王慧敏  江南)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德国等

  • 专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晋江经验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