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新政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2015年10月26日,经外汇总局批准,广西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经常项目下跨境外汇资金轧差净额结算试点地区。
一个多月后,北海绩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其境外交易对手绩迅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协作,将双方贸易往来的跨境收入40万美元和跨境支出33.75万美元两笔交易合并为单笔跨境外汇交易,成功完成货物贸易项下跨境外汇轧差6.25万美元。北海市首笔经常项目跨境外汇轧差净额结算试点业务成功落地。
“该政策不仅降低了汇兑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还减少了资金汇兑量,进一步增强经营实力。”范世祥说,通过轧差结算为企业减少外汇资金占用量的同时,也省去了企业频繁到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的“脚底成本”,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
据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截至2018年6月末,广西辖区共有7家企业开办经常项目跨境外汇资金轧差净额结算试点业务,通过轧差结算企业减少了92.9%的资金汇兑量,极大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国有银行的结算渠道,资金安全,省心省力,还能当天办结,当天到账,降低了结算成本。”作为广西沿边金改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在靖西从事农产品跨境贸易的商人卢振新感到由衷喜悦。
近5年来,多项外汇管理“新政”陆续在广西落地,最大程度地帮助沿边金改试验区内企业降低财务成本,有效避免汇率风险,提高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促进广西跨境贸易便利化自由化。
实施边境贸易外汇收支差异化管理,亦被列入可复制推广的“广西经验”之一。通过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设置特殊标识,允许企业的货物贸易监测指标与广西全区平均水平有较大偏离度,使边贸企业免于多次到外汇局解释进出口和收付汇情况,进一步便利了企业的结算行为。
柳州银行百色分行先后与越南高平省多家银行签订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合作,成为首家在百色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参与龙邦边民互市贸易区结算服务的银行。截至2018年6月末,广西共对626家符合条件的边贸企业实施外汇收支差异化标识管理,占边境地区名录企业总数的21.54%。2018年1-4月,标识企业边境小额贸易项下进出口额为51.19亿美元,占同期全区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的93.65%。
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推进的过程,也是广西积极打造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过程。
今年4月26日,广西-东盟“一带一路”产业投资基金(筹)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基金(筹)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首期规模20亿元人民币,将主要投向广西和东盟“一带一路”区域,重点投资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前景的行业。作为广西金融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该基金对更好地服务广西企业“走出去”,把东盟优质企业“引进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分行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道”和“节点”项目为支持重点,统筹推进境内外、表内外、信贷与类信贷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投放贷款221.5亿元,精准支持沿海铁路、“崇靖”高速、贵港到隆安高速公路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广西金融机构积极支持试验区内企业“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与东盟国家企业开展经贸合作。其中,2016年建设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作为联合牵头行,组建了10亿美元的贷款银团,目前银团已为试验区企业在马来西亚关丹钢铁项目提供融资9.7亿美元。
今年,广西沿边金改试验区建设即将迎来国家的评估验收。建设沿边金改升级版,广西金融业已经着手进行新的探索。
范世祥表示,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是广西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主攻方向,在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资金互融、监管互动、人员互联、信息互通等方面合作不断深化的历史背景下,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既能支持全国金融开放布局优化和面向东盟贸易投资便利化,又能夯实广西金融基础和完善现代金融体系。
“广西要充分发挥面向东盟、衔接‘一带一路’的关键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立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服务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为新时代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开放探索经验。”范世祥说。(本报记者 庞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