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波:灾难面前的“逆行者”
“重症患者就像是徘徊在悬崖边上,重症医学科是他们最后的希望。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这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邱海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是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的责任所在。
玉树抗震救灾时,一位30多岁的重症患者出现高热、休克和肾脏功能衰竭,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很可能性命难保。邱海波亲自上阵,为病人进行床边血液滤过治疗,生命垂危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不料三天后,患者病情再度恶化,邱海波教授立即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紧急抢救,坚持守候在病人床边,及时调整救治方案,历时两周后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20多年来,邱海波教授始终怀着对医学的赤忱之心,在人民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先后参与2003年非典疫情、2005年四川省猪链球菌病疫情、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8.2”昆山爆炸事故和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灾爆炸事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救工作,并多次担任国家医疗专家组组长,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
朱兰:家庭医生才是患者最需要的
“她跑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她的思维反应很快,就像一个快姑娘。”被患者称作“快姑娘”的叫朱兰,是上海市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家庭医生。
朱兰语速快,在社区里是出了名的,因为一天下来,她要看50多位病人,不能错失任何一位。快速处理,那是因为19年来,朱兰对这些老患者的情况了然于心,有时哪怕多问一句,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陈阿姨一家和朱兰已相识11年,是朱兰签约的第一批患者,因为有遗传的家族高血压病史,陈阿姨一家四代都找朱兰看病。8年前,陈阿姨的母亲在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一直在呼唤的正是朱兰的名字……
19年来,朱兰曾多次有机会做回她的心内科本行,但她却从未动摇过,因为她坚信社区医生才是患者最需要的。2014年,朱兰被授予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也让她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社区医生。这个社区里的“快姑娘”领跑的不仅是百姓健康的脚步,更是中国未来医疗的新模式。
贺星龙:乡村行医路 足以绕地球10圈
行程40多万公里,骑坏7辆摩托车,用烂12个行医包……在足以绕地球10圈的行医路上,贺星龙,一位普通的80后,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却用他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行医17年来,不管是大雨泥泞、暴雪封山,还是寒风凛冽、酷日当空,贺星龙总是在准备着出诊,或是行走在出诊的路上。?
这些年来,经贺星龙治疗过的470多位留守老人中,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3户五保户,这些人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贺星龙就主动承担起这13户五保户的医疗费用,过年还给他们送米送面,大年初一又叫到家里吃顿团圆饭,每人给买件新衣服,而贺星龙却连续6年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过年时就穿件开摩托车店同学送的工服。
自己吃了无数的苦,给了乡亲最多的甜。这是贺星龙的人生答卷。17年来,他医诊患者4600多人,出诊次数达165000人次,免收出诊费35万余元,为五保户患者免费贴药达4万多。回首当年从城市到乡村的“逆行”,贺星龙说不后悔:“钱是没挣下,但咱活下了4000多乡亲,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