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储朝晖:教育评价多元 高考选拔标准应多样化(组图)

2018-09-07 09:48:20 中国新闻周刊

  资料图:一名家长为走出考场的孩子拍照。 王以照 摄

  把招生的权力真正给高校

  中国新闻周刊: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被认为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诉求,你怎么评价这个制度设计?

  储朝晖:现在我们说的综合素质,还是加总分模式的综合素质。类似于学业上把数学物理化学等考试分数加起来算。比如物理考了1分,语文考了1分,英语考了1分,各门学科的1分是不等值的,加起来算,就好像是一只猪加两只鸭,再加四头牛,把量不同的数加起来得出一个总数,按这个总数排队。

  我们作为专家组成员曾经提出来不要加总分,分科呈现就行了,但相关领导说那还是得排一个队,让大家看起来一目了然。

  如果不加总分结果会怎么样?按各科分数分别呈现排队就有N种可能,比如八门课,有八门课的排列组合。这样高校招生的时候也看得出来,想招就能招到哪科成绩高的学生,专业团队能对这样的计分方式做出自己的判断。招生办加总分的排队就失去了意义。

  现在搞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做个评定,又搞加总分模式,等于在学业总分之外又进入另一个陷阱。

  国外高校招生时是怎么评价的呢?低端的高校根本就不看这些东西,就看一下你高中的学业成绩,或者你参加SAT的成绩,就够了。但高端的高校一定会挑剔你。他们看的是什么呢?SAT的成绩可能只占25%〜40%的权重,其他60%到70%由学校的专业招生团队自己来定。他们会对考生申报的材料进行整体的评价,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综合素质标准,比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谁来判定呢,就完全由学校的招生团队来判定。

  团队本身其实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他会整体把你的材料放在一起分析、鉴别,看是否能展现出一个有使命感、想改变社会、有能力做事、并善于合作等品质,如果你能展现出这些,就会给你很高的估分。

  不少学校都需要考生写申请短文,它很重要,是对考生评价的重要依据,两三千字,要你自己写,别人写的不行,前些年有些中国考生请中介机构帮考生写,曾经欺骗过一些高校,但时间久了就不行了,他们会检验出来。申请短文就能反映出你个性化的东西,你的思考、你的生活经验,他们会做认真细致的分析。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有没有可能复制这种做法?在中国,一旦高校有这个权力,也许就会被质疑有暗中操作的空间。

  储朝晖:这不叫复制,设置相应的空间就行了。首先是把招生的权力真正给各个高校,高校自己想办法组建自己的专业招生团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周密完善的设计。靠教育部去解决本该属于各校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主体弄错了。

  对于暗中操作的质疑,不能完全排除,但是你是相信一个机制还是相信一个人?将整个程序公开透明展现出来,如果有猫腻,你这个学校现在可以这样搞,但几年以后你就会因为招不到好的学生垮了,因为招生作弊名声坏了,谁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民国的时候高校招生也就这样做,但没有人作假,因为过程公开透明。现在招生还可以有录像录音,不仅考官对考生有判定,其他人也可以把这个录像拿出来看,谁愿意冒作弊的风险?

  并且,如果发生作弊,要处分一个专业人员是很简单的事,但要处分一个行政机关和招生办的人就很难。

  要相信常识。高校招生可能会有腐败,但这不是因为招生引起的,而是整个社会有腐败的根基。如果能在招生上建立一个相对公开透明专业的制度,本身也是引领社会消除腐败的一个突破点。如果是出于对高校招生腐败有顾虑,就不动原有的体制,这就成了一个借口了。对这个问题,我们争论过很多次。我希望有更开放的讨论,理越辩越明。

  中国新闻周刊: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中国的高考和招生改革,会往你说的方向走吗?

  储朝晖:我认为这是必然的,迟早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曾经在2014年7月份做了一个《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建议方案》,这个建议方案呈现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专业判断。

  这个方案发出来以后,各个省招生办在做改革方案时,私下里都会拿来看。我们做这个建议方案,就是要预示未来的改革方向,不管十年二十年,甚至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波波折折走来走去,最终一定会走向那个方向。

 

1 2 共2页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出席G20大阪峰会

  • 专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

  •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活动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