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黄浦江畔再次起飞
方翔
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样?今起在徐汇滨江西岸举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疑让我们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力。60年前的9月,也是在这片黄浦江畔,由上海制造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飞龙一号”成功试飞,当年的《新民晚报》还曾在头版对这件事情做过图文报道。徐汇滨江西岸,曾经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创新摇篮,今天又成为上海的创新原点,从汗水驱动到创新驱动,梦想将在这里再次起飞。
如果说,十几年前互联网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网民人数成长、上网时间增加、网上信息量不断增加,那么当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的时候,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已经越来越少,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将推动互联网发展,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转变成了人工智能产业链、城市营商环境及人才优势等,这些都让业界对于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格外关注。
今天的世界,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已经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必将作为引领未来的驱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今天的上海,正在以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和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成为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产业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今年年初,《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发布,明确城市定位在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基础上,增加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使命。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以来,科创中心22条、人才新政30条等一系列政策纷纷出台。上海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
上海淡化GDP,绝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质量的GDP。以环境论英雄、亩产论英雄,上海不能什么都要,需要有全局性的产业规划和布局,最大程度体现地区特色,人工智能产业无疑与其高度契合。当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还是要与医疗、工业、金融等传统产业结合,由此才能提升有限空间内的“产出强度”和“经济密度”,实现“优势更优”。
上海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创新中心,正在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落地。春江水暖鸭先知。最近一个阶段,特斯拉、小米、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腾讯等先后与上海签署合作协议,“超级工厂”“创新中心”“研发中心”等新项目、新机构不断落地。在新一轮开放中,上海呈现出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正成为海内外企业不愿错过的市场机遇。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科技,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并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生产力提升最重要的基础。
当年造出“飞龙一号”的上飞,在2009年实现公司改制,成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今天已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总装制造中心。2008年11月,ARJ21新支线飞机首飞圆满成功。2017年5月,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当年始于黄浦江畔的飞机梦,正逐渐走向成功。而此次同样始于这片黄浦江畔的梦想,也将助力推动人工智能梦想成真,为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留下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