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观看智能机器人的舞蹈表演。记者 王全超 摄
从日臻完善的智慧小镇到万万想不到的各种“黑科技”,人工智能为当下的产业升级带来了新思路。专家认为,随着重大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政府层面的鼎力扶持,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站上了加速发展“风口”,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入发展,或将重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助推政策密集出台
智能产业初具规模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各地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前该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进入爆发增长期。由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近日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亿元,同比增长67%。同时,该课题组预计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速将达75%。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公开表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在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我国近年来围绕推进智能产业发展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15年7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纲要》、2016 年 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等,明确提出做强信息技术核心产业,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王卫明在首届智博会期间指出,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标志着人工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到了2017年12月,我国出台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三年发展的重点和目标。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都从各自实际出发,出台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在日趋完善之中。
如重庆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智能产业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示范之城,打造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而江苏则提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显著,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着力打造4个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广东各地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深圳宣言》《人工智能广州共识》《佛山市推动机器人应用及产业发展扶持方案(2018-2020年)》等多份文件,在人才、土地、财政等方面给予智能产业倾斜政策。
人工智能产业在政策的密集聚焦下,正不断成长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到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近25%,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累计超过1.57万项,位列全球第二。工信部有关专家坦言,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取得积极发展,不少领域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甚至已实现领先,产业整体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