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斌)今天,迎来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北京农田观光季系列活动相继亮相京郊。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目前京郊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左右、花生2万余亩,但是传统种植方式产生的效益较低。自去年开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陆续引进新品种大豆和花生,主打“鲜食”特色,目前累计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左右,种植效益可提高2至3倍。其外观与口感和传统种植品种相比,也有很大优势。
今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围绕油菜、香草、药材和杂粮杂豆等特色产业,推出北京农田观光季系列活动,邀请市民体验农耕文化和乡土风情。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北青报记者来到房山区周口店镇娄子水生态观光园,现场摆放着硕大金黄的南瓜、红色的高粱、金黄的谷子,乡土味道十足。来自市区的家长带领孩子共同参加娄子水秋收节,除了挖红薯、刨花生、摘苹果等普通体验项目,现场还特别设置了鲜食花生和大豆品种的品鉴活动。青大豆、黑大豆、褐大豆等不常见的彩色大豆品种首次亮相,磨成豆浆、做成画,传统豆类种植“玩儿出”各种新花样。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京郊大豆种植面积3万亩左右,农民普通种植的亩效益仅350元左右,一般用于豆制品加工。此外,全市种植的花生面积2万余亩,普通种植效益为600元。相比之下,鲜食大豆、鲜食花生的种植效益可提高2至3倍,其外观与口感和传统种植品种相比,也有很大优势。
自去年开始,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陆续引进鲜食花生和大豆的专用品种,优化品种结构。目前已累计引进13个大豆品种、10个花生品种。鲜食大豆种植面积为1000亩左右,在自家种植不计人工成本的情况下,亩效益可以达到1000元上下;鲜食花生约2000亩,种植效益可以达到15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