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10月17日电题: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城市“本钱”越积越厚——青岛对外开放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
作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青岛利用“走出去”与“引进来”打造中国“品牌之都”,在科技、文化、旅游、体育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实施“国际化+”行动,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放。青岛是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缩影: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城市“本钱”越积越厚!
对外开放,积累城市“本钱”的澎湃动力
1984年,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借着对外开放的东风,引入德国利勃海尔先进冰箱生产技术,拉开了海尔铸就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的序幕!
对外开放成就了海尔,同样是海尔所在城市积累“本钱”的澎湃动力。
1984年中央做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策,青岛成为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当年,青岛市就提出要把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作为对外开放的突出重点,把技术引进与老企业的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青岛市商务局副巡视员徐健说。
对外开放大潮中,海尔、海信、青啤、双星、中车四方等一批制造业企业在青岛迅速成长,青岛也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中车四方的高铁不仅在华夏大地上驰骋,其高品质的轨道交通装备还出口近2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不可能永远高速发展,我们将配置更多资源到海外,将海外市场做大做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永乐说。
截至2017年底,青岛累计对外投资总额达295.5亿美元,涉及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0亿美元。
对外开放让青岛的“本钱”越积越厚:2017年,青岛GDP突破1.1万亿元,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154.5亿美元。
筑巢引凤,全方位对外开放
有没有想过拥有这样的纱窗:通风效果佳又能阻隔PM2.5?在青岛国际院士港,就有这样的神奇纱窗。这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希拉姆·罗摩衍那研发的防雾霾纱窗,已在当地产业化。
青岛国际院士港自2016年成立以来,引进院士100多名,其中外籍院士超过70%。“院士港确立了‘三三制’原则,即中国籍院士、华裔外籍院士和纯外籍院士各占三分之一,目的就是吸引更多海外院士项目在国内落地,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国际创新驱动力。”青岛市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
近年来,青岛市在科技、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搭建平台,吸引国际高端资源入驻,融入“国际朋友圈”。
青岛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宋小伟说,去年青岛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我国首个“电影之都”。青岛通过“电影之都”这座桥梁,逐步与72个国家、180个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实现常态化交流。
青岛港在布局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建设起邮轮母港。自2015年开港至今年6月,青岛邮轮母港吸引了241个邮轮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25万人次。
“邮轮旅游业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下一个邮轮行业的黄金期将出现在东方之滨,而青岛在中日韩航线上非常有优势。”青岛市旅发委规划处处长闫毅说。
2008年以来,青岛打造“帆船之都”:克利伯环球帆船赛7次到访,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世界杯帆船赛等国际品牌赛事纷纷登陆。
实施“国际化+”,让国际化元素渗入城市土壤
红星化工厂搬离市区,镉污染场地怎么办?青岛市环保部门借鉴美国土壤修复技术,对这片重金属污染场地进行土壤修复。这是青岛市实施国际城市战略的生动实践之一。
2016年以来,青岛市成立了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以“国际化+”行动计划为抓手,创新开放方式,优化开放布局,提升开放质量,推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放。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说,“国际化+”采取双年制跨年推进模式,2016年至2017年,对标新加坡、伦敦、上海和深圳等10个高水平国际化城市,青岛市共确定了100项重点工作,并明确了任务目标、完成时限和牵头单位等。
对标瑞士少女峰等世界一流景区建设崂山旅游风景区,借鉴国际先进模式探索开展公共服务机构外籍雇员制试点,对标好莱坞建设国际影视产业基地……
在“国际化+”行动中,中德生态园实施“德国+”,服务德国企业融入中国发展,已签约西门子、大陆和庞巴迪等世界500强德国企业项目;实施“+德国”,引进德国技术助推转型升级,例如,与德国被动房研究院合作,建成亚洲首个高标准被动房示范项目。
今年4月,《青岛市推进“国际化+”行动计划(2018/2019年)》发布。“本轮行动计划对标区域扩大至21个国家和地区,对标面更广泛,对标点更具体;工作实事由100项增加至200项,任务更加量化,分工更加合理。”青岛市商务局巡视员邢立志说。
普华永道的一份报告认为,青岛已经从初级国际城市,成长为承载着地区经济中心、国际资源聚集地和对外交流门户等职能的较高等级国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