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河对话”在武汉举行 聚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长江文明馆成为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员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俯瞰图。
资料图片
10月29日,2018大河对话举行“水汇聚仪式”。
资料图片
长江文明馆“走进自然”厅长江流域沙盘实景。
资料图片
长江流域气候展项展示。
资料图片
武警武汉支队官兵受邀参加长江文明馆举办的社教活动。
资料图片
长江文明馆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签约仪式现场。
资料图片
10月28日至30日,2018大河对话在湖北武汉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举行。2018大河对话让长江对话世界大河,以“汇聚大河文明——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未来”为主题,深入研究大河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人类如何与河流共存的更好方式,对于弘扬大河文化、传承长江文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018大河对话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28个国家、19条大河的150余名国内外嘉宾参会。长江文明馆与全球水博物馆网络达成协议,正式成为全球水博物馆网络成员,双方将加强在水、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等方面的合作。
应对大河流域管理难题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应对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膨胀对资源造成的压力,实现对河流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在21世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先生在发言中说。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人类历史滨水而居、近水而住,城市文明因水而生,凭水而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河流与遗产——大河文化”项目教席卡尔·万增表示,河流给了我们很多资源,打开一扇窗户,提供了机会,同时我们要意识到,还需控制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在主旨论坛上以《长江的教训》为题,警示人们要保持基本生态红线,保持长江生态安全,要把长江的基本红线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一环。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科学院德米特里·V·伊万诺夫说,一些小村庄无组织地开发旅游业,对于大自然及其复合体产生了负面影响。马丁·布莱特勒代表说,河流中的塑料垃圾尤其是漂浮的塑料垃圾具有流动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伊恩·坎贝尔代表认为,湄公河流域新建了很多水电站,影响流域生态,鱼类减少,干旱情况恶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要研究河流及其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探求她从哪里来、又会到哪里去。我们绘就了武汉地区文化演进的空间谱系图和历史脉络图,揭示出武汉留下了连续性的、长时间居于枢纽位置的长江文明传承足迹。”与会代表樊志宏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一个很好的理念。”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冯天瑜认为,倡导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开发、改造,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弊端和后遗症。
古往今来,大河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唇齿相依,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马建华说:“新的治江理念把长江保护放在压倒性的位置,顺应了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长江文明取得更多成果,促进流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