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兰考之问”的新时代答案

2018-11-04 08:17:17 中工网-《工人日报》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兰考之问”的新时代答案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工人日报-中工网通讯员 王佳宁

 

  对乡亲们来说,40岁的齐太勇是个会挣钱、讲义气的“牛人”。

  齐太勇是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蔡楼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带领的合作社存栏肉牛2000多头,已形成了购、养、销和屠宰、加工一体化的新型养殖产业链。

  从一个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到如今带领1000多户养殖户致富的“领头人”,齐太勇说,自己和乡亲们赶上了好时代。

  “改变兰考面貌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兰考经济仍旧落后,10万人还没有脱贫?”“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精神财富,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

  曾经,一个个问题振聋发聩。如今,这些问题在新时代得到了回应。

  从“金店老板”到“最美村官”

  兰考县曾是个“穷人窝”,有民歌这样唱:“冬季风沙旺,夏秋水汪汪,扶老携幼去逃荒,卖了儿和女,饿死爹和娘。”

  1962年,焦裕禄来到兰考,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开水利、树典型、鼓干劲,将20多万亩盐碱地变良田。

  作为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兰考吸引着全国的目光。然而,这座小城却戴着一顶“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14年,面对现状,兰考干部们曾在民主生活会上提出这样的反思:“为什么兰考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经济仍比较落后,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这一问,后来被称为“兰考之问”。同年5月,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

  33岁的代玉建受邀回乡,创业成功多年的他撇下生意,决心带领大家摘掉“穷帽子”。

  不过,代玉建新官上任的头“三把火”没烧起来,自己便受了“委屈”——看到村部破破烂烂,他自掏90多万元盖了座500多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楼。谁知村民非但不“买账”,还呛了他几句。

  “乡亲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致富带头人,你得接地气,把根扎下去,大家才会信任你!”在朋友的开导下,代玉建脱下衬衫、皮鞋,换上短袖、布鞋,住进了村委会。

  为了发展,代玉建流转土地1600亩,带领400多户村民成立怡心农民合作社,搞水产养殖、高效农业。2017年,合作社销售农副产品价值总额160多万元,人均分红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由“零元”一跃变为18万元。

  村里发展了,代玉建自己的生意却“荒了”,6家金店关了3家,一年损失近600万元。但是,他回村这3年间,村里人均年收入从4600元提高到了11600元。

  这笔账,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2016年仪封乡党委换届选举,代玉建被群众评选为乡党委委员。他说,“挣再多的钱,也不如老百姓的认可重要。”

1 2 3 共3页

编辑: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新时代担当作为典型风采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