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19日凌晨再次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第18、19颗组网卫星。记者从此次北斗双星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目前北斗三号卫星上所有使用的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介绍说,北斗三号充分继承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两代“前辈”的“拳拳爱国心”,在技术上做到了自主可控。北斗三号在“前辈”们国产化的基础上,又实现长足进步。目前,北斗三号卫星上所有使用的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在北斗三号前期论证中,我们就明确提出元器件和器部件国产化自主可控的目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全力以赴抓落实,”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强调说,“从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必须坚定地走国产化的道路,做到核心在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指出,为确保新技术和国产设备的可靠性,研制团队用超过一般卫星3倍多的时间反复验证、测试、迭代。
北京时间11月19日2时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8、19颗组网卫星。图为发射前夕,星箭组合体在发射塔架蓄势待发及总装厂房测试。李迪克 摄
在北斗卫星工程的牵引和培育下,国产化元器件众多的生产厂家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工艺水平,全面支撑工程需求,形成全国大协作的良好局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另一位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评价说,北斗基础产品已实现历史性跨越,国产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总体性能达到甚至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示,国产化作为北斗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缩影,对中国基础工业有极大推动和牵引作用,同时,国家工业基础的进步也保证了北斗工程的发展,两者互相促进,充分展现出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该院通过北斗系统的研发工作也直接促进应用产业链的形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助推器”“倍增器”。
目前,北斗三号系统某些关键指标已优于国际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持续提升北斗三号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用性,并开展一系列卫星导航领域核心技术论证,旨在为“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时空体系建立提供重要支撑,为未来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谋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