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问题还未解决
虽然目前CRISPR/Cas9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飞速,但李飞告诉记者,这次基因编辑婴儿的临床试验依然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没有解决。
“这次试验没有任何相关资料显示,它解决了嵌合体的问题。”李飞说。
贺建奎介绍,这次基因编辑临床试验是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
但李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细胞在早期阶段分裂特别快,这时很难确认细胞中被编辑基因的最终状态是否跟其他细胞一样。这样一来,人就很容易成为嵌合体,这本身就是不符合伦理的。
“第二个是效率问题,就是说有多少比例的细胞和基因被编辑了很难估判。”李飞解释说,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脱靶效应,也就是说很难判断其他基因是否会受到影响。
李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效率问题在细胞阶段很难判断,婴儿出生后有可能进行判断,但这时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伦理问题是最大拷问
伦理问题是此次事件最不应回避的拷问。
相关报道称,这一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经过了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南方科技大学26日下午发表声明称,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并不知情。“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南方科技大学声明说。
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发布声明称,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公布的《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伦理委员会设立之日起3个月内向本机构的执业登记机关备案,并在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登记”。但经查,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这一机构未按要求进行备案。
该委员会已于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并对媒体报道的该研究项目的伦理审查书真实性进行核实。
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2016年公布的干细胞研究与转化应用指南建议,科研人员应继续遵守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不超过14天的惯例。该指南支持在接受严格监督的前提下,在实验室中对人类精子、卵子或胚胎进行基因编辑。但它同时强调:现阶段不应将其应用于临床。
“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及研究相关单位一定要迅速立法严格监管,并对此事件做出全面调查及处理,并及时对公众公布后续信息。”上述120多位科研工作者发表联署声明说,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我们可能还有一线机会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
(应受采访者要求,文中李飞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