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11月30日电(记者勿日汗)内蒙古自治区加大力度推进长城保护和利用工作,为长城“构筑”更加完善的保护屏障。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内蒙古长城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明确长城13278处点段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向社会公布严禁在这些范围内开展危害长城本体安全的活动。
内蒙古12个盟市均已建立长城档案,长城沿线共设立保护标志牌4038块,保护界桩5456个,保护说明牌1296个,聘请922名长城保护员,负责各地长城的巡查保护工作。
2018年,内蒙古投入长城保护经费854万元,对8个盟市的战国、秦汉、明代、金代长城进行重点保护维修。
内蒙古还开展长城执法专项督察,特别是对内蒙古与周边省区市交界处的长城地段实施重点督察,及时发现和解决长城保护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濒危长城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同时,内蒙古还在保存状况较好的呼和浩特市明长城,包头市战国赵长城、秦汉代长城建立文化公园,让群众充分享有长城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内蒙古境内有长城7570公里,占全国长城的31.51%,分布在12个盟市、76个旗县,年代有战国、北魏、西夏、金代、明代等共11个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