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千斤顶、锚链、风机叶片、钢板钻……这些看似微小的产品,恰是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细分领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优,随着《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未来,中国有望培育更多这样的制造企业。
众创连结大中小企业
根据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将用三年时间,鼓励不少于50个实体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培育6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到2021年,力争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
《行动计划》指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
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当前,我国企业的创新模式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众创、共创、广域协同,资源整合从产业链整合走向跨行业、跨界融合互补,大中小企业不再是独立割裂的个体,而是以创新创业为纽带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以数据和资源赋能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新的产业形态下实现快速迭代,创新成果通过创新链、供应链、数据链回流大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对本报记者表示,《行动计划》和一段时期以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思路是一致的。这次计划针对中小企业中的制造业,并倾向于有一定技术优势、专业化程度高、专注于某一类产品的企业。从市场经济有机发展的角度来讲,在产业生态中任何一个时点,大中小企业总是并存的,融通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有利于企业发展。
融通发展实现协同共赢
融通发展具体怎么实现?
王江平介绍,结合当前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企业以及一些产业园区中萌生融通发展趋势,《行动计划》重点挖掘和推广:围绕供应链协同的纵向融通发展、依托区域生态的块状融通发展、基于创新能力共享的专业能力重构式融通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融通发展四种典型模式。
以供应链融通模式为例,《行动计划》指出,发挥龙头骨干对供应链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形成10个左右带动能力突出、资源整合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大企业。推动建立联合培训、标准共享的协同管理体系;打造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的供应体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周清杰认为,供应商和采购商是市场的买卖关系,相对来说,作为供应商的小企业产品出路较少,而作为采购商的大企业往往话语权更大,二者市场地位存在差异。提倡融通发展,就是在政策上对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进行引导,促进互利共赢,协同共生的关系发展。从效果上来看,如果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获得这样的机会与空间,既能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竞争力,也能为大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材料或零部件。
为保障融通发展,《行动计划》还对政府采购提出要求,政府机构应预留本部门年度采购预算总额30%以上面向中小企业,鼓励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政府采购。
打造载体助力转型升级
在专家看来,融通发展效果怎样,关键在落地实施。
据了解,有关部门将大力支持平台载体建设。由中央财政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分3年投入100亿元支持200家优质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包括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在内的四类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依托特色载体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
王江平介绍,今年已经批复36家实体经济开发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未来将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此外,还将充分发挥现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平台的资源整合和对接能力,依托工业互联网构建多层次企业服务云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代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科技供给、公共服务、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社会形成鼓励创新、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加强面向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载体建设,就是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服务环境,提供更好的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陈宝明说。
周清杰表示,当前政策导向很清楚,企业不一定要特别大,在细分市场也可以做得很精彩。当前市场和政策都鼓励中小企业深耕一个领域,提高科技含量、品牌影响力和在产业链中的市场地位,打造更多未来的“小巨人”和单项冠军。(本报记者 李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