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钢在实验室 张亨伟 摄
中新网上海12月11日电 题:青年科学家龙钢:相伴病毒19载 奔向科研无人区
作者 郑莹莹
“病毒像个小偷”,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龙钢说。
病毒,在常人看来,唯恐避之不及。在他这,则是相伴19载的研究对象。
他将细胞比喻成一个房间,病毒则是那个要进入房间的小偷,“病毒需要自带开锁工具打开门,把遗传信息放到细胞里,并且还不能触发防盗(即免疫)系统;在利用房间中的资源完成扩增后,打开门,再到其他房间,这就是病毒感染的一个简化过程。”
龙钢的课题组,侧重于研究病毒感染过程的早期和晚期,研究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入侵细节、组装过程和宿主相互作用等。他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揭示病毒组装和释放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病毒会影响身体,也会造成整个人群当中一种疾病的流行。”龙钢说。
他表示,了解病毒的组装过程、病毒的整个颗粒结构后,能让人们更容易地去设计对抗病毒的手段。
自1999年研究生阶段起,龙钢至今已与病毒打了快20年的交道,接触过的病毒也有10多种,从昆虫病毒到人类肝炎病毒再到虫媒病毒,不一而足。
走上科研路,他说更像“误打误撞”:对生物一开始谈不上有什么兴趣,只是想学点新知识。现在能以科研为职业,要感谢自己的老师。
1999年,他来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师从导师胡志红研究员。龙钢回忆,那时团队研究的大方向是:让昆虫病毒具备更强更广谱的毒力,帮助农民解决病虫害以及传统化学农药残留的问题。龙钢的研究对象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目的是了解这个病毒的独特性。
而后,他加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病毒系联合培养的博士项目,继续研究昆虫病毒膜融合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龙钢指导学生 张亨伟 摄
到了博士后阶段,他加入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Ralf Bartenschlager教授团队,从事丙肝病毒和相关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
龙钢说,丙型肝炎病毒非常“聪明”。
一则,丙型肝炎病毒颗粒和肝脏产生的脂蛋白非常像,所以它能够躲在脂蛋白中间,逃避免疫体系的清除,中和抗体也不容易找到它。
二则,病毒进入肝细胞后,还有办法去对抗细胞的免疫体系,病毒自己会编码一些蛋白,让细胞免疫体系弱化或者失效。
“它可以通过这两种手段——藏在脂蛋白中间、弱化天然免疫,来逃避免疫体系对它的清除。”龙钢说。
2013年回国后,龙钢继续丙肝病毒等领域的研究,但他遇到了瓶颈。
“现在丙肝治疗效果非常好,基础研究需求不大,整个领域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关键是你要怎样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他说。
经过这5年,龙钢的课题组找到了新方向:利用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作为工具,研究人体里的细胞如何工作,特别是与病毒相似的外泌体的组装。
何谓外泌体?龙钢解释,细胞一直在“吃”东西,为了保持平衡,也要把其他东西吐出来,外泌体曾被认为仅仅是细胞排出垃圾的渠道,但其实并不准确,外泌体也携带了很多“货物”,有特殊的功能。比如,肿瘤发生的早期,外泌体携带的蛋白质和RNA可以协助肿瘤组织增殖,这些特殊的“货物”还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目标之一。
未来的科研路怎么走?在龙钢看来,做科研不能急,是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如今中国的科研基础设备与国外已没有多大差距,中国科研实力越来越强,但要怎样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实现突破,其实还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少模仿、多原创”,他说。
最近这一年,龙钢的实验室有了新定位:以后尽量不开展模仿性的研究,主力去闯“无人区”。龙钢说,“对课题组来说,时机成熟了,我们有独特的外泌体研究手段,还具备可应用于外泌体研究的病毒学经验,这让我们有胆量去做原创性更高的工作。”
对于前路,龙钢说,中国人主张外圆内方,会固守自己的准则,“一旦确立目标,我会不断学习,不遗余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