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不舍,依然无法阻止时间匆匆的脚步。即将过去的2018年,留下了只属于这一年的记忆和只属于这一年的感悟。
回首2018,我们一起畅谈过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一起记录过依法治国的新实践、新作为;一起见证过法治的昌明、司法的公正;一起守护过社会的公平、文明的底线;也一起体验过世象百态、人情冷暖。总之,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有过激情、有过感慨,有过思考、有过领悟,有过无数珍贵的瞬间。为了不负时光、不负经历,让我们一起重温2018年,那些令人感慨的事儿。
张文中案
概要: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原审被告人(民营企业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一案进行公开宣判,撤销原审判决,改判张文中无罪;后续的国家赔偿等工作依法启动。
点评:拉开时间的距离重新审视2018年,也许我们可以说这是“中国民企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三个毫不动摇”驳斥了“唱衰民企论”,从最高国家领导者的层面,坚定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给民企吃下了“定心丸”。2018年的深秋,民企的春天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宣示了国家保护民企的政治态度,而中国司法则是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这一点。张文中案是保护产权,涉民企纠错第一案。以此案为标志,司法机关从2015年开始的冤错案纠正工作正在进入深水区。如果说,此前以聂树斌案、呼格案为代表的冤错案纠正工作已属艰难的话,那么由张文中案开启的涉及民企产权的冤错案纠正则更加艰难。这种艰难体现在司法机关、受害者和公众舆论如何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如何认识司法和法律的能与不能。
2018年,错综复杂的顾雏军案已经审理完毕,等待判决的过程是对新闻舆论耐心与信心的考验,又何尝不是对公众耐心与信心的考验?甘肃赵守帅案,前所未有的21.6亿元天价国家赔偿,则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的产权保护国家赔偿问题,是否只有巨额赔偿才算体现公平正义?简单的思维无法参透复杂的现实。
我们似乎预见到,未来的2019年,中国司法绝不轻松。祝愿不断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司法越来越好。
汤兰兰案
概要:2008年10月,14岁的汤某秋(化名“汤兰兰”)向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龙镇警方举报,称自己从6岁开始被父亲、爷爷、叔叔等十余人强奸、轮奸,时间长达7年。2008年10月底,陆续有16人被抓,包括汤兰兰父母在内的11人获刑。2017年,“汤兰兰案”原审被告人汤继海以被诬陷、被刑讯逼供等为由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请求再审改判无罪。2018年7月27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汤兰兰案”原审被告人汤继海等人的申诉。
点评:这是一起直指人性的案子,因其离奇、丑恶让人产生了虚幻之感。该相信什么?什么又能给人带来确定感?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人们一致选择了相信司法。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每逢热点案件,司法与舆论就会成为一对矛盾。当舆论审判先声夺人的时候,司法的尴尬何尝不是法治社会的尴尬,又何尝不是国民法治精神的尴尬。
可喜的是,在一次又一次司法与舆论的博弈中,司法在成长,民众也在成长。持续深入推进的司法改革,强化了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和司法监督,司法更自信了。而在信息时代开阔了眼界的民众也更加成熟理性。
汤兰兰案似乎是对新时期司法与舆论关系的一次检验。当舆论日益坚定地站在司法一边的时候,我们相信这是法治的力量,这是法治精神的力量。
《我不是药神》
概要:《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于2018年7月5日在中国上映,讲述的是白血病患者为了生存代购价格低廉的仿制药,然后引发法律制裁的故事。电影上映后,仿制药随之成为热门话题。李克强总理就此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点评: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引发这么多人的共鸣,也从来没有一部电影这么催人泪下。2018年,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大获全胜。
一边是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一边是既有的法律制度,没有什么剧情会比这种生命与法律两难选择更让人唏嘘和深思。这是现实主义题材的魅力,却也是现实中法治建设所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医疗健康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现实中救命药有关政策和制度也在悄悄改变,从2018年5月1日起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如同电影要有人文关怀,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更要以民生为导向。这部电影让我们聚焦医疗法治的与时俱进以及背后反映的政策变迁,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健康生活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