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一把手
应急管理系统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
对话人: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树森
北青报:市应急局是这次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有哪些主要职能呢?
张树森:根据机构改革方案,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政府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规土委的地质灾害防治、市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市园林绿化局的森林防火相关职责,相关应急指挥部的职责等整合组成了现在的应急管理局。
市应急管理局作为一个新组建的部门,主要职能就是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北青报:这么多应急的职能融合在一起,市应急局打算如何开展工作?
张树森:今年要强化应急管理业务融合顶层设计,2019年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将在全市铺开,要科学运用融合的思维来谋划和推动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形成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上下“一盘棋”。
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之后,从职能转变上就要加强、优化、统筹全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北青报:各区应急部门组建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安排?
张树森:各区应急管理部门在组建时,要从应急管理部门“三定”职责入手,突出各业务板块的融合发展,力戒业务的简单叠加,防止职能交叉重叠。
既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危险化学品监管、有限空间监管、执法检查、安全员队伍建设和安全生产综合考核相关业务工作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安全生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又要将应急管理、防灾减灾与安全生产基本盘统筹考虑,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新模式。同时,研究建立市委市政府督察与安全生产综合考核融合联动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
北青报:接下来市应急局有哪些工作计划?
张树森:随着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市应急局信息化保障作为基础性、支撑性工作的任务也将十分艰巨。下一步将研究推进北京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建设,围绕防灾、救灾、减灾等应急管理工作,规划设计好集安全生产、消防、自然灾害、地质环境、森林防火、地震、防汛为一体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方案。
在综合应急管理指挥平台上,将努力实现对上连接应急管理部,对下连接各区,直至镇街用户端。这样就为下一步应急指挥调度、形势分析研判、信息互通共享、区域风险防控、应急联动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本报记者 解丽
对话专家
本轮改革不是单纯裁减部门人员
对话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北青报:本轮机构改革,地方和中央部委的改革方向大致相同,此外,地方有一些地方特色的机构改革事项,比如北京市组建了政务服务管理局,出于什么考虑?
竹立家:过去这样的改革一般要求上下对齐,这是我们国家体制和治理结构的要求,这次允许地方有自主设置机构的权力,灵活掌握。北京是直辖市,是一个城市化社会,政务服务相当重要和关键,成立这样一个机构符合实际情况。
北青报:本轮改革有何目的?
竹立家:这次政府机构改革提出四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依法治国,优化协同高效。前三个原则比较宏观,政府机构和职能的拆分整合,比如一个部门的某项职能并入到另一个部门,让政府权力边界更清楚,政府职能更明确。过去一些事情可能出现多个部门负责但又推卸责任问题,现在强调一个事情归同一个部门管,板子打谁很清晰,这样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就是为了实现优化协同高效。
北青报:此前有过大部制改革,本轮改革有何特点?
竹立家:过去改革经常强调裁减部门、人员,但本轮改革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是拆分整合,从总数看并没有减少多少部门,反而增加了一些机构,该增加的增加,该减少的减少。
另外,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强化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比如新设立的医疗保障局等,民生方面的机构得到强化。
北青报:政府机构调整,似乎隔一段就进行一次,接下来还可能有什么变动?
竹立家:改革都是根据国情来进行的,有的国家机构几乎不变动,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现代社会的政府治理体系,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翻天覆地,政府机构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调整相对频繁。经过本轮改革后,基本形成了适应现代要求的政府治理体系和部门划分,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稳定运行。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图片制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