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2019年六项任务时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保证全党集中统一、令行禁止。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对此,各级各地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如何落实?日前,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杨永纯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法宝,也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全会上再次提到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也说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政治上存在严重问题,往往是所在地方和部门政治生态恶化、消极腐败蔓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田坤举例,党中央在三次全会召开前两天公布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的问题,释放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定不移践行“两个维护”、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强烈信号。下一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强化对各级各地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杨永纯认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首先要从领导干部做起。要结合执行党纪处分条例,加强党的政治工作,注意考察党员、干部的政治表现,一方面要注重留意日常政治言行和一贯政治表现,更要掌握重大事件和紧要关头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
田坤建议,要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使党员在高质量的组织生活中接受经常性政治体检。严格落实新制定的支部工作条例,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各级各地党组织要紧盯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情况,确保组织生活真正成为构建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载体和手段。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避免党的执政基础受侵蚀
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抓学习片面追求聘请专家的“高端”和形式上的完美;有的把学习中央文件和重要讲话等同于问卷答题;有的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有的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一项工作刚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有的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近年来,尽管党中央大力反对“四风”,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仍然变种出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杨永纯认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必须从坚持政治原则、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集中整治,紧盯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空喊口号、拒不落实的错误典型,通过严查形成震慑。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宗旨意识淡漠,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官本位思想作祟,只满足于做表面文章,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田坤认为,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态度和决心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狠抓“两个责任”,从严明政治纪律的高度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果
安徽以领导机关为主要对象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省纪委监委组织3个调研组赴各省辖市及32个县(市、区)实地调研;浙江派出11路专项督导调研组,由省纪委监委领导带队,开展明察暗访;山东2018年以来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074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250人……2018年,各级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全面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19年,如何进一步深化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果?
田坤分析,各级各地党组织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责任扛在肩上,拿出实招,形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支撑,特别要警惕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方式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形成“恶性循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从遵守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高度认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性,一方面,自己要脱虚向实,带头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说“不”;另一方面,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
杨永纯表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空泛表态、应景造势、敷衍塞责、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向全党释放强烈的“零容忍”信号。特别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坚决查处;对分管地区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蔓延问题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坚决问责。(本报记者 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