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6日电 (见习记者 范宇斌)从老杭州人心中的“城市中心”武林广场出发,驱车半小时便可置身于皋城村的绿水青山之间。这是浙江杭州主城区为数不多的“城中村”,亦是能够让都市人快速切换节奏的“桃花源”。
春节假期,记者走进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探访这个北倚皋亭山、南邻上塘河的风情小镇,在浓浓的年味里,感受乡村振兴下的“皋城故事”。
图为:皋亭山(资料图) 范宇斌 摄
旧年“熏鸡”传递百年质朴乡愁
“一只鸡,二会飞,三个铜板买来滴,四川带来滴,五颜六色滴……”一句质朴的杭州童谣,流传千年却不知出处。童谣中这只四川带来的“鸡”,记者却在杭州皋亭山下找到了鲜活的注脚。
立冬一过,熟谙“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江南人,循着时令备年货。腊月屋檐下,一只只等待风干的鸡鸭鱼肉是他们心头的挂念。
杭州城北,皋城村村民却钟爱另一道别有风味的腊味美食——熏鸡。不同于老杭州人钟爱的板鸭、酱鸭、白切鸡、虾油鸡,熏鸡似乎显得颇为另类。
“这道菜可不寻常,也是一种传承。”皋城村村民杨绍荣解释道,“不过是从浙南的温州传来的。”
图为:俯瞰皋城村(资料图) 范宇斌 摄
60岁的郑宝玉是村里做熏鸡的能手,闻着熏鸡香味儿过了60个春节。对于这道传统菜,郑宝玉自然再熟悉不过了,每年冬天她都要制作上千只熏鸡。
郑宝玉家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个土灶、一口铁锅,专门用来制作熏鸡。
说起熏鸡,郑宝玉打开了话匣子。“晾晒、腌制好的鸡,用蒸煮红糖糯米的蒸汽熏上七八分钟,再经晾晒,便可制成。”
她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土生土长的皋城人。“可追溯历史,我的祖父辈是从温州平阳迁徙而来的。”
图为:丁兰像(资料图) 范宇斌 摄
一百多年前,温州连年饥荒。平阳林、郑二氏与乐清王氏依靠着双脚,花费了大半个月,一路迁徙至杭州“讨生活”。后聚居于此,这便是皋城村之始。
彼时,皋亭山一带尚是杭城进出的主要门户之一。正是这段“移民史”,如今皋城村的村民能够熟练地操持普通话、杭州话、温州话。
而始于温州的熏鸡,百年来见证、传承了这段“变迁故事”。
“小时候看到挂出了熏鸡,就知道要过年了,这也是一年到头最想吃的东西。”郑宝玉说,匆匆百余年,古法熏鸡食材也从米糠改良成了糯米。“这样香味更足、烟火味更淡。”
诚然,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百年皋城村,浓浓熏鸡味儿是当地人年夜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味,是来自老祖宗的故乡味道,亦是最质朴的乡愁味道。
图为:皋亭积雪(资料图) 范宇斌 摄
登“皋”祈福丁兰故里传孝道
春节假期,在千桃园,记者偶遇在杭过年的山东人孟祥金。新年登高是他很多年的习惯,“生活需要仪式感,期冀新的一年‘步步高’。”刚爬了皋亭山,孟祥金通红的脸,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皋亭山虽不如泰山之雄伟、黄山之奇秀、华山之险峻,但站在海拔361米的皋亭之巅,整个杭州城一览无余,远处钱塘江宛如一条白练,西湖则似一颗明珠,美不胜收。”孟祥金如是说。
新年之际,当地民众不仅登“皋”祈福,还有不少人选择走进杭州孝道文化馆,感受中华孝文化。
图为:千桃园(资料图) 范宇斌 摄
“皋城村所处的丁兰街道与《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刻木事亲’,有一定的渊源。”杭州孝道文化馆讲解员胡艳汶介绍,为弘扬本土孝道文化,该馆采用“静态展陈+动态体验”模式,已成为“全国孝道文化教育基地”。
“跪乳之恩”“卧冰求鲤”“寸草春晖”……在杭州孝道文化馆,来自安徽的10岁男孩吴李瑞,看着一道道“孝元素”满满的创意佳肴说,“记住了创意菜背后的孝道故事,使我加深了对孝的理解。”
皋城村村委会主任俞建国表示,近年来,该村依托孝道文化馆、清廉居文化礼堂等平台,恢复与传承孝道礼仪,开展清明祭祖礼、重阳敬老礼、孝德感恩礼以及成人礼等一系列孝道仪式活动。“经久不衰的丁兰孝文化,必将在新的一年里唤醒更多沉睡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