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题: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权威专家解读非洲猪瘟防控有关情况
新华社记者胡璐
自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以来,农业农村部全面部署防控工作,果断处置突发疫情,优化防控处置措施,抓好市场供应和产业发展。
当前疫情发展态势如何?是否影响猪肉和猪肉食品的安全?市场上会不会出现猪肉供给不足、价格上涨的问题?养殖户应该怎么办?在农业农村部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凤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等就这些市场热点进行了权威解读。
我国非洲猪瘟疫情总体可控 防控态势逐步向好
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28个省份先后发生了111起非洲猪瘟疫情。杨汉春说,为了防控疫情,我国对疫情进行了排查和监测,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疫情进行及时有效处置,目前已有九成的疫情按照规定解除了疫区封锁;禁止使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等。不仅如此,还采取了生猪运输车辆备案、运输环节检查以及屠宰环节的检测措施,出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系统严密的防控,疫情总体处于可控态势。与去年下半年相比,近期疫情发生的势头趋缓,说明我国在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上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效的。”他说。
非洲猪瘟疫情不会影响猪肉和猪肉食品的安全
李凤琴说,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非洲猪瘟病毒感染除猪以外的其他动物没有获得成功,说明非洲猪瘟病毒在自然界当中的唯一宿主就是猪。不仅如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因为吃猪肉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而患病的报道。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都没有把非洲猪瘟列为人畜共患病。欧盟食品安全局在官方网站上也强调,非洲猪瘟不会影响人类和其他的物种。
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部分猪肉制品当中检出了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报道,陈焕春解释说,病死的猪、发病的猪、有症状的猪是到不了屠宰市场的,但非洲猪瘟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潜伏期非常长,可以达到21天甚至23天,处于感染潜伏期的猪到了屠宰场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但陈焕春表示,加工食品里面发现了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主要的风险是对动物疾病传播的风险,对食品猪肉的消费是没有风险的。因为猪瘟病毒不感染人,同时我国肉食的消费习惯是吃熟肉,猪肉加工超过100度,可能一分钟、两分钟病毒就都被杀死了。
下半年生猪出栏或减少 专家建议适当补栏
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产能出现下滑。杨汉春说,生猪产能下降,必然影响今年,也可能到下半年生猪出栏减少,导致猪肉市场供给可能出现偏紧的现象。
他说,尤其在发生疫情的省份和地区,养殖户、养殖场、养殖企业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大的担忧,害怕疫情反复发生,不敢增加养猪数量。但他仍然建议广大生猪养殖企业和中小型的养殖户,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改善防疫条件和养殖环境,尤其是规模化养殖企业要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把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养殖户要根据时机去适当补栏,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当前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如果生物安全做得好,非洲猪瘟疫情能够控制好,养猪一定会进入盈利期。”杨汉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