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海海东5月25日电 题:青海藏族乡小学的一校一师:越来越放不下这些孩子
作者 鲁丹阳
“这里设有一个学前班和一个一年级班,学生们到二年级时要去离家远一些的学校读书”,“我一个人教两个班级,课程包括汉文、藏文、数学、美术等六类,已经在这里教了9年书”。
今年36岁的“80后”切强加如是介绍自己的工作。他是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藏族乡抽子村小学的老师,而且是唯一的老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抽子村距离省会西宁市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
记者近日抵达抽子村采访时,小学内传出朗朗读书声,皮肤黝黑、身材略显魁梧的切强加正在教学生们书写汉字。小学有两排平房,外带一个操场,旗杆上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耀眼。
抽子村村委书记夏吾加说:“村子里年满4周岁的孩子就可以来免费上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虽然学生们在校学习时间最多只有3年,但大多数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汉语同切强加沟通。切强加说:“我们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有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还会加班到晚上七八点钟。”
“学前班的孩子上课时,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休息;学前班的孩子下课休息,我再继续给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切强加笑着说,孩子们轮流休息,自己却一刻也不能闲着。
抽子村村民索南多杰的孙子和孙女都是切强加的学生。他说:“现在有两个孩子在抽子小学读书,一个上学前班,另外一个上小学一年级;大孙子公保仁增在乡上的小学读三年级,成绩名列前茅。”
切强加表示,虽然9年间始终只有他一名老师,但是,“在抽子小学这几年,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放不下这些孩子们。”
位于大山深处的抽子小学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曾是当地最偏远、条件相对较差的教学点,但它却解决了全村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近年来,从外部建设到内部基础设施都在逐步改善。现在,学生们上课的教室宽敞明亮,所用的桌椅板凳、教学器具和体育器械都是新购置的。
青海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该省教育经费五年累计投入912亿元(人民币,下同),基本建设累计投入209.5亿元。
另据中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央财政下达2019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565.3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增长7%。2019年中央财政还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城乡义务教育补助政策。农村公办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所需经费由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档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由50%提高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