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上海电视节期间,重视内容质量和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成为共识
打造影视精品,请回到创作原点
正在举行的上海电视节今年进入第25个年头,已经发展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国际电视交流平台之一。
作为上海电视节最重要的板块,今年的白玉兰奖评选,共收到来自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部报名作品,数量超过历届。
过去的一年中,市场以及观众对影视内容的判断更加理性。在上海电视节期间,与会人士提出,影视市场进入到不破不立的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去伪求真、求同存异、推陈出新的方式重新定义内容,以初心、匠心、责任心打造具有全民热度的作品,实现对观众的正向影响。
被重新定义的头部内容
头部内容始终是视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头部内容?基本达成共识的答案是:能够吸引范围较广人群的内容产品,能够与观众的内在价值观能产生强烈共鸣、共振。
“在内容筛选上,腾讯视频逐渐搭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盲评体系,拒绝虚高价值的伪头部,只就内容本身进行评判,回归创作本身。”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直言,就内容创作方面而言,除了需要以精益求精的创作理念全情投入、打磨精品内容外,也要在题材和技术上不断创新,满足用户日益提升的审美趣味。
在韩志杰看来,剧集头部内容三要素分别是:去伪求真、求同存异、推陈出新。“去伪存真,是指褪去明星和IP的价值虚高,回归创作本身;求同存异,是指不痴迷于类型爆款,以初心、匠心、责任心打造百花齐放的市场;推陈出新,是指理念上仰望星空,制作上脚踏实地。”
业内人士认为,重新定义头部,最核心的就是看到现实题材作品的影响力。本届电视节无疑起到了风向标的效应。
在本届入围作品当中,现实题材作品成为绝对主力。其中,《大江大河》《那座城这家人》展现时代浪潮中,普通人的成长和奋斗,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芝麻胡同》《正阳门下的小女人》等年代剧也将主题诉求投射于现实,闪耀着现实主义直指人心的力量;《创业时代》《最美的青春》以不同时代的不同视角,用动人的笔触记录了中国年轻人为社会、为国家的奋斗;《都挺好》《归去来》两部植根于现实的都市剧,将触角伸到家庭关系和留学生活,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网剧朝着精品化迈进
经过前几年的野蛮生长,网络剧生产逐渐回归理性。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网剧井喷,分别达到379部、349部;去年数量回落至252部,而今年上半年开播的网剧目前共有104部。上线网剧数量逐年走低,意味着行业重新洗牌,这也是网剧迈向精品化的信号之一。
如果说,几年前的“网播”还多少带有无法“上星”的缺憾,那么经过这几年的大浪淘沙,无论内容、制作质量都大幅迈进的网剧,已构建出基于网络的独特影视生态,甚至于反哺电视台,向各大卫视输送网络自制剧。
“它们走完了网络上走红,电视上走爆的历程。”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公司负责人崔燕振说,这意味着原本面向特定圈层的网剧,凭借精良制作,有能力在更大范围内俘获受众。
网络剧正朝着精品化迈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多位与会人士表示,论及最有可能出精品的领域,未来一定落在现实题材。“如果你的故事足够好,观众不会在乎你播出的时间、平台,核心依旧是内容。”影视编剧高璇说,“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不会变,社会话题、社会热点始终能打动人心。”
最近热播的网剧《破冰行动》改编自真实大案,以禁毒为题材,乍看不是大数据所青睐的内容,却凭借吴刚、王劲松、任达华等一众老戏骨的精湛演技,顺利成为“出圈”之作。网剧《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聚焦两个大都市年轻女性的生活和职场现状,由年轻编剧创作、年轻导演制作、年轻演员演绎,引起不少年轻观众的共鸣。
“每一时期出现的精品、爆款,都和这一时期的社会需求有关。”慈文传媒创始人、国家一级编剧马中骏说,“大数据给予行业很多引导,显示圈层观众的喜好,但重点依旧是对当下的认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在任何场合,我都大声疾呼,回到创作的原点,只要创作好,资源会向你倾斜。”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说,尽管市场旺盛,但影视领域的好剧本依旧“一剧难求”。“好的创作要有可信的故事背景、鲜活的人物、打动人的情节,东拼乱凑、涂脂抹粉的创作没有价值。没有沉下心体验生活的细节,很难实现更深的艺术创造。”
叫好又叫座的原创节目
聚焦“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怀”的创新路径,已经成为电视和互联网内容生产的主流,《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一大批文化类、历史类、音乐类的原创节目模式不断涌现,叫好又叫座,堪称硕果累累。
在与会人士看来,通过挖掘文物、成语、诗词等文化符号的内涵价值,以文艺表达文艺,以文化传播文化,有力地证明了文化不仅不会让娱乐失色,反而会增加电视内容的深度与广度。
“我们相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它的趣味,如果电视人没讲好,就一定是我们的责任,而不是博物馆和文物的责任。”《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坦言,“我们想让看上去离大众很远的博物馆或文物变得特别接地气,让原本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的观众,能够走进来,实现破圈传播,所以必须要用一些观众喜欢的方法去吸引他们。我们希望自己能首先深入进去,再用我们多年做综艺节目累积的经验,以很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给观众。”
《一本好书》总导演关正文也表示:“一个新节目或新题材的触及,更多的是发自主创团队的内心喜爱和对这个题材的价值认同,而不是出于某种投机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朗读者》《国家宝藏》《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等多档中国原创节目模式成功与欧美主流平台实现模式输出的合作签约,也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文化产品走向海外已成为可能,中国电视创意制作人的身份也有了颠覆性的表达。
“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经历了一段非常高速的发展时期。因为我们直接借鉴了海外将近20年成功经验,把海外最成功的节目模式都引进到了中国,然后在中国市场上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把它做出更加成功和爆款的节目。”湖南卫视创新研发中心主任罗昕说。但是他同时认为,近十年间,我们把海外将近20年的成熟模式消耗得差不多了。对于全球市场来说,不仅中国需要更新更好的综艺模式,海外市场也是一样。
“作品想要成功输出海外,创新非常重要。如果在常态节目的新领域进行开拓,这些领域可能会吸引海外买家的注意。湖南卫视的《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等皆是如此。”罗昕如是认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