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8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阮成发介绍“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答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国网 宗超 摄
新闻办新闻发言人 胡凯红: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省区市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来了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豪先生,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阮成发先生,请他们围绕“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答卷”这个题目和大家做个介绍,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我们有请陈豪书记做介绍。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豪: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4800万云南各族人民,对大家对云南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
云南是祖国西南的璀璨明珠,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人类的远祖元谋人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近代以来,为开发、建设、保卫祖国西南边疆,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云南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1950年2月,云南实现和平解放,云南历史也翻开崭新的一页。1951年元旦,云南世居26个民族的代表在普洱专区会盟立誓、刻石铭碑:“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云南各族人民践行誓言,矢志不渝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与新中国共奋进,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经济发展翻天覆地、城乡面貌沧桑巨变、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要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全省上下始终牢记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心聚力,共同奋斗,努力交出一份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答卷。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经济总量从居全国第24位升至2018年全国第20位,达到近1.8万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达到3700多亿元,分别比1952年增长205倍和1988倍。今年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198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3856公里(高铁运营里程1026公里),通航运营机场15个,航线实现昆明至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滇中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能源网络贯通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全面覆盖,物流网络加快建设,长期制约云南发展的瓶颈正在打破。坚持“两型三化”(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电力、烟草、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以及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云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逐步增强。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把民族工作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着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进步、极大改善,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原始生产生活状态一步千年,跨越到社会主义,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民族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年均增幅多年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把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行动计划,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2018年独龙族、基诺族、德昂族已率先实现整族脱贫,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独龙族乡亲给总书记寄去感恩信,其他直过民族也将在2020年以前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把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与现代生活融合交织,加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创共建,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持和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之花开遍七彩云南。
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云南是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我们以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为目标,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以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为重点的8个标志性战役,积极开展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和绿色创建,深入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出台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推进美丽县城、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景区、美丽湖泊建设。2012年到2018年,全省森林覆盖率从50.03%提高到60.3%,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一直在98%以上,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明显改善,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洱海水质2015年以来持续保持优良,滇池水质从劣Ⅴ类转变为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美丽云南深入人心、落实行动。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展现新气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部署,对内深化与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区域、京津冀、粤港澳等区域交流合作,对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加强全方位、多领域合作,扎实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实施枢纽战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云南与国际国内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合作天地愈加宽广、合作内涵愈加丰富。我们与9个国家建立11个双边多边地方合作机制,建成7大类18个开放合作功能区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等重点开放平台,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境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以来,全省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8万亿元。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部手机办事通”、“一颗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有力增强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我们坚持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怒江州、迪庆州、昭通市等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取得决定性成效。2013年至2018年,全省有7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068个贫困村出列、4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年底的21.7%下降到5.39%,2020年将如期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云南各族人民将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顺应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建机制、促公平,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持续得到加强。群众收入水平不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1950年的117.6元增至2018年的3.35万元、增长283.7倍,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52年的47.5元增至2018年的1.08万元、增长225.7倍,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全面达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回溯新时代云南的每一点变化、每一步跨越,都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我们将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接续奋斗、永不停步,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促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我先就云南总体情况作这些介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乐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胡凯红:
谢谢陈书记,现在开始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前段时间,习总书记给云南贡山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也是习总书记给云南提出的“三个定位”之一,请问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陈豪:
谢谢中央电视总台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4月10日给独龙江乡乡亲的回信,对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表达了祝贺,同时又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独龙族整族脱贫是云南脱贫攻坚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独龙江乡的发展巨变,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也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
云南有1590万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40个民族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云南民族工作,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嘱托,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具体来说,我们有三方面的重点工作,始终抓住不放:
一是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云南省委和各级党委始终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民族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不抓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不称职,抓不好民族工作的领导干部也不称职”的观念,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工作的方针,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地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二是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我们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加快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迪庆州怒江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对深度贫困地区、“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现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多年来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地区财政支出占全省的41%以上,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426万人减少至86.5万人,27个贫困自治县已有14个顺利摘帽。我们有3个少数民族整族脱贫。
三是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我们继承和发扬我省各民族团结向党的光荣传统,牢记民族团结誓词,坚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大地上到处开放,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同时,我们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主题宣传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成为我们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
总之,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始终作为我们的工作主题,把民族关系始终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把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始终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方面工作。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宣布启动生物缔约方大会第15次大会的筹备工作,我们知道会议将在2020年在昆明举行,请问目前云南的筹备工作进展如何?另外,我们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方面有什么新举措?谢谢。
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阮成发:
谢谢人民日报记者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殷殷嘱托,希望云南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也是省委省政府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坚决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具体讲在三大保卫战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成为云南的“标配”,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工作,全省清洁能源电量占比达到90%以上,提前淘汰了近15万辆黄标车。在全国率先在云南范围内提前供应国六(B)成品油,去年全省地级以上的城市优良质量天数占比达到了98.9%,居全国第一。
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让云南的九大高原湖泊成为镶嵌在中国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以革命性的举措推动湖泊的保护治理,首先是转变观念,实现了“4个彻底转变”,彻底转变“环湖造城、环湖布局”的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就湖抓湖”的治理格局,彻底转变“救火式治理”的工作方式,彻底转变“没有钱就不治理”的被动状态。深入实施了抚仙湖、洱海、滇池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局部趋好。2018年抚仙湖、泸沽湖稳定在I类,洱海水质7个月II类、5个月III类,是2015年以来水质最好的年份,滇池的水质也有改善,由劣V类提升到了IV类,为30年来最好水平。加强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治理,全省主要河流出境跨界断面的水质全面达标。
三是打好净土保卫战,坚决守住云南这一方不可多得的美丽净土。我们稳扎稳打,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逐级建立污染地块名单,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面积5200万亩。
四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镌刻在云岭大地,擦亮云南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我们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力推进国土山川大绿化、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建立1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13个国家公园,全省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85%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还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由18个增加到39个,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等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2位,建成了4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市县,10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我们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云南的宝贵财富和突出优势。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并以最高标准、最严制度、最硬执法、最实举措、最佳环境,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云南真正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决定明年在昆明举办,这是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充分肯定,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目前,我们已经配合国家组建了大会筹备的相关组织,正在全面积极开展相关的筹备工作,我们欢迎各位记者届时参加大会。谢谢大家。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繁重。现在离2020年越来越近了,请问云南采取了哪些“啃硬骨头”的措施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谢谢。
陈豪: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新华社记者对云南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云南由于历史、自然地理、教育、医疗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我们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刚才,我在开场介绍中也讲到了这一点,2013年到2018年,全省累计有707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但是,就像刚才这位记者提问中说到的,云南仍然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全省目前还有181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还有国家级贫困县40个,脱贫攻坚任务仍然繁重。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一是坚持省负总责、层层压实攻坚的责任。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督战机制,省市县乡村层层建立责任清单和工作台账,切实把“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落到实处。每个深度贫困县都由一名省级领导分工联系,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驻村工作队,带领、依靠群众一起干,推动各项攻坚举措落实。
二是精准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退出标准,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用水安全硬仗。“两不愁”问题已经解决,现在重点是要解决住房安全、医疗保障和教育保障问题,还有一部分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义务教育保障方面,重点抓好“控辍保学”责任落实,加强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辍学。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确保年底39.27万户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27.65万户非4类重点对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近年来,我们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让将近100万户贫困家庭从山区搬到城镇,帮助他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
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重保障,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和医务人员配备,确保常见病、慢性病有地方看、看得起,得了大病、重病后基本生活有保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
饮水安全方面,今年全面解决24153户、9945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实施分类精准施策,着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云南很多地方山高谷深,发展条件等都受到很大的制约。我们重点对这些深度贫困堡垒,特别是列为国家“三区三州”的怒江州、迪庆州,还有昭通市等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予以重点攻坚,从组织领导、帮扶力量、政策举措、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保障,精准施策、攻城拔寨。
四是整合各方面力量,聚焦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我们统筹整合财政的涉农资金,统筹调配现有资金项目,重点用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将近50个中央部门在云南定点扶贫,我们跟他们加强紧密配合。同时,上海、广东两省也对云南进行东西部扶贫协作,两省投入了很多资金,投入了很多干部力量,包括医生、教师等方面的资源,来帮助云南实施脱贫攻坚。还有一批企业也进入云南开展帮扶。
五是建立健全脱贫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扶贫不仅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起“造血”功能,使他们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全面小康,往全面富裕方面迈进。这需要我们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已经脱贫摘帽的县,我们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加大巩固力度,防止返贫。还没有脱贫的,从资金干部力量、政策举措等方面全面加强,使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增强。
尽管我们脱贫任务还很重,但我们相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全社会动员促攻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有系统完备、组织有力、投入保障、精准有效的扶贫政策举措,有国家和各部委大力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依靠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各族人民在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谢谢!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注意到近两年云南有两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一个是去年底一对印度新人到昆明举办了盛大婚礼。前不久又有一对尼泊尔客商夫妇在云南举办了金婚纪念活动,这些都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关注,这可能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带来的一个新现象。我的问题是,云南怎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另外,2019年全球财富可持续论坛将在云南举办,请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情况。谢谢。
阮成发:
谢谢香港经济导报记者对云南的关注。你刚才提到的这两件事情,在云南已经越来越多,这是周边国家友人对云南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云南与邻为善与人为伴的充分肯定,而且今后这样的活动我们相信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将为他们在我们这儿举行婚礼,办各种party等提供各种方便。
说到云南,大家想到是祖国的边疆,实际上云南长期以来是我国通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陆路门户,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在对外交往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0多年前,云南的马帮商队就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近代史上,中国最早的国际铁路、第一个内陆海关、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驼峰航线、都在云南或与云南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与周边国家边民互市从来没有间断过,而且发展也越来越好,先后设立了瑞丽、畹町、河口三个国家级的边境经济合作区,实施了全国唯一的“境内关外”海关监管模式,掀起了云南沿边开放的热潮。
现在的云南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朝着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明确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希望我们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聚焦和平、开放、繁荣、创新、文明“五路”目标,做好政策、设施、贸易、资金、民心“五通”文章,着力深化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云南开放的大门正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步伐越来越快,在我国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闯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子。
我们着力做好“政策沟通”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和平之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我们与南亚东南亚11个国家和33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关系,与9个国家建立了11个双边多边地方合作机制。我们着力做好设施联通问题,主动服务和融入“开放之路”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大通道正在形成。中越、中老、中缅国际通道高速公路境内段已经全面建成通车,中越铁路境内段建成通车,中老铁路全线开工建设,中缅铁路境内段加快建设,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通航点数居全国前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通道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突破。中缅、中老光纤传输设施投入使用,国际通信服务覆盖周边8个国家,与越南、老挝、缅甸实现了局部电力联网,中缅油气管道建成使用。我们着力做好“贸易畅通”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繁荣之路”,覆盖南亚东南亚的经贸合作全面升级。签证、通关和运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四年来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入境货运量、货值年均分别增长31.4%、22.8%。我们着力做好“资金融通”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创新之路”建设,在南亚东南亚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发展。在全国首批试点个人全部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与800多家境外银行机构畅通跨境清算渠道,成立了全国首家中缅货币兑换中心,跨境人民币业务覆盖境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结算额突破4800亿元。我们着力做好“民心相通”文章,主动服务和融入“文明之路”建设,沟通南亚东南亚的民心桥梁更加稳固。实施了一批减贫、救灾等国际项目,持续在缅甸、老挝等国开展“光明行”活动,云南的广播电视节目在老挝、柬埔寨“落地”,在滇留学生人数居全国第8位,已经成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来华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我们建立了1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下一步,我们还将系统谋划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2019年《财富》全球可持续论坛将在今年9月在昆明举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人走进云南、熟悉云南,我们也欢迎各位朋友届时参加论坛。谢谢大家。
阿联酋中阿卫视记者:
大家都知道,云南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北上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可以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请问云南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目前已经有什么样的成就?谢谢。
陈豪:
云南自古以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有传统,南方丝绸之路其中一条就是茶马古道,普洱茶的运输,形成了我们历史上在南方丝绸之路方面有很多优势。在新时代,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重点是跟南亚东南亚国家加强连接和合作。我们现在参与了很多国际性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比如致力构建中越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我们加强相互合作。我们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就是中国南亚博览会以及昆交会,每年有将近7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参加南博会和昆交会,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我们在互联互通方面,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大量合作,云南航空对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全覆盖。昆明长水机场吞吐量在全国排在第六位,单一机场也超过上海虹桥,这也反映出我们“一带一路”建设出现的新气象。另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老铁路已经开建设,到2021年可以全面建成。中越铁路、高速公路已经贯通。我们还在跟缅甸进行磋商,中缅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勘探、设计阶段,交通互联互通正在全面推进。
我们跟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文化交流,这方面也非常密切。现在我们跟一些国家的文化活动都形成了相互交流的机制,比如说像柬埔寨、老挝,包括缅甸,都有这方面的文化交流的具体载体和平台,贸易活动普遍开展起来,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合作。我们每年定期向老挝、缅北地区派出医疗队,帮助他们治理老年人的白内障,帮助小孩治理先天性心脏病。教育方面,到云南的留学生,主要是南亚东南亚国家,现在大概是19000多名,留学生在全国排在第9位。“一带一路”之花正在云南和南亚、东南亚一些沿线国家的合作当中不断盛开。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前几年云南的旅游业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为此,云南省下大力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请问,目前的现状如何?另外,近期云南提出了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谢谢。
阮成发:
谢谢中国日报记者对云南旅游的关注。云南是旅游者的天堂。前些年在旅游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开展“旅游革命”。从总体上讲,推进“旅游革命”,我们进行了“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整治乱象”,第二部曲是“智慧旅游”,第三部曲是“无理由退货”。
第一部曲是整治旅游市场乱象。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整治,通过这两年的综合整治,云南旅游市场秩序实现了根本性好转。大家知道,我们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22条,随后又出台了旅游从业企业、从业人员的“八不准”,依法整治违法违规行为,推行了“诉转案”,就是投诉转案件;“行转刑”,就是行政转刑事。从2017年4月以来,已经累计查处涉旅案件3755件,其中“诉转案”138件,“行转刑”14件,追究刑事责任31人。去年云南在全国旅游投诉平台上的名次由曾经的第6位下降到了21位。这是我们做的第一项工作。
第二部曲是推进“智慧旅游”。不知道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有没有下载过“游云南”APP,如果你们下载了,可以好好体验一下。旅游的最高境界是“说走就走”。比如我们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工作十分繁忙,总希望有一天放下繁重的工作到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静几天。说走就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么是找朋友,要么是找旅行社,要么留个人情,要么添烦恼。那么,下载了“游云南”APP,可以做到“拿手机游云南,说走就走、全程无忧”。“吃住行游购娱”全部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解决。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提前了解你去的目的地,里面有景区介绍,每个景区、每个州市、每个县都有60秒的短片,可以在这上面订门票,到了景区可以刷脸入园不用排队。云南现在刷脸可以做三件事:一是进景区不排队;二是刷脸登机不用换登机牌,15个机场全部都可以;三是刷脸进入你手机上定的酒店房间,不用到服务台,直接进房间。下了飞机以后可以在出行栏里注册,甲地租车乙地还,不加钱。进了景区,看云南的花花草草,植物很丰富,你不认识,没有关系,照一下,马上告诉你。景区的解说全部在云上,拿着手机有一个小姑娘叫“小云”,有一个小伙子叫“小南”给你讲解,由你挑。再过几个月,我们还有英文版上线。通过手机找餐馆,吃完饭找洗手间,十分方便。而且云南景区的厕所做到什么程度?告诉你空几个坑位,你去了排不排队,高原的厕所你在马桶上20分钟没起来,我们平台会报警,有工作人员会关爱你,是不是有了高原反应。这一系列之后你还不满意,一键投诉,我们有投诉平台,投诉平台对大家的处理时间由原来的几天降低到现在的平均5小时。所以大家有兴趣,散会以后赶紧下载一下。它还有一个直播,此时此刻云南的美景都在上面直播,有1400个点的直播。你可以看到玉龙雪山现在是什么状况,还可以看到猴子出来、大象出来,里面都有。所以,我们现在的智慧旅游已经成为业内的标杆。
第三部曲是“无理由退货”。游客在旅游过程当中投诉比例最高,大约占到80%左右,主要是买了东西觉得受欺骗、退不了。为此,我们针对这个痛点进行了一个“革命”,全省16个州市、15个机场、重点旅游县都有政府建的游客购物退货受理中心,30天无理由退货,在云南今后大家买东西,你不放心就退掉,上飞机之前还可以退,只要确认你是在云南购买的。这项机制我们已经运行了一两年,现在已经在全省全面铺开。最近退的最贵的一件是一个女生买了23万的玉石翡翠,临上飞机之前觉得不满意,在机场就退了。
当前,云南通过“旅游革命”的推进,正在从一个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五年来,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年均增长24.5%,旅游的总收入年均增长35.5%。
下一步,我们还要按照全域旅游的理念,也就是“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这个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为了推动这个理念和思路落地,我们将推出一个大举措,就是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大滇西旅游环线”是涵盖从梅里雪山—香格里拉—丽江—大理—保山—腾冲,再拐过去到怒江,这个“大滇西旅游环线”大约1600公里,这1600公里范围内有三江并流、香格里拉、茶马古道、苍耳风光、怒江大峡谷;有涵盖700米到6700米的海拔高度,这几乎包括了从热带到寒带的丰富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还有人口较少民族和特有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我们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还有一个重要考虑:一方面有大理、丽江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有迪庆、怒江这样深度贫困的地区,我们想通过“大滇西旅游环线”把深度贫困地区和较发达地区全面串起来,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同时,在实践当中我们也更加深刻感受到,云南的旅游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活动,也有政治意义,更重要的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重要举措。所以,我们想通过3年努力,打造好“大滇西旅游环线”。当前主要是做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一体化的大滇西生态保护。二是建设大滇西交通环线。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尽可能用高速公路把它串起来,并积极推进滇西旅游铁路建设。三是全面提升旅游业态,在大滇西环线将给大家提供一个既享受绮丽的风光、民族特色,同时也享受智慧的、现代的旅游方式。所以,届时我们希望各位记者朋友多到云南,拿着手机去走走,去看看。谢谢大家。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陈书记也介绍了,云南现在提出要走“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发展八大产业,打造世界一流的“三张牌”。请问,云南在这些方面都取得哪些实效,下一步还会采取哪些新招?谢谢。
陈豪:
谢谢经济日报记者的提问。我们提出要走“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打好世界一流的“三张牌”。所谓“两型三化”就是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到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所以要建立开放型的经济体制。创新型,各位记者都知道,现在哪个地方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至于高端化,高端化不是说上海、深圳、北京这种高端,总书记说云南很多产业都在中低端水平,你们要往中高端迈进。我们说的高端化实际上是动态的,就是云南产业结构要调整。至于信息化,当今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等,一定要走信息化发展的路子,无论是发展旅游、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城市,包括发展制造业,都必须坚持信息化,跟数字经济结合起来。绿色化,这是云南的底色,云南发展一定要坚持绿色化,没有绿色或者影响绿色发展的,这种发展云南一概不要。总书记要求云南建设成为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就决定了云南必须坚持绿色发展。
关于“两型三化”,我们已经取得一些成效。比如八大产业就是按照“两型三化”提出来的。过去云南经济发展什么效益最高?是烟草,但是全国禁烟,这也发展不了了。所以,我们要发展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包括文化旅游和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跨境物流等,包括一些绿色食品等,这些方面的产业都是基于云南的优势、云南的资源和云南经济发展所需确定的。今年上半年,云南非烟工业增长超过13%,居全国第一。这就是八大产业发展的效果。
“三张牌”,就是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也是基于云南的资源优势提出来的。绿色能源,云南水电资源非常丰富,正在往外向国际输出,往内向广东等省输出。我们实施绿色能源发展战略,用好云南的绿色能源优势,发展一些新材料,像水电硅、水电铝材等。云南铝制品在欧洲市场是有前景、受欢迎的,我们是零排放,有这个优势。绿色食品,我们有咖啡、茶叶、鲜花、糖、水果,各种各样的原材料都有。我们依托这些发展绿色食品业,正在大力抓这方面的工作。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到云南可以享受健康,进行健康消费、健康活动,得到健康体魄,我们提出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实现健康养老等。通过这些举措,把世界一流“三张牌”给打造出来。
下一步,我们还要在这些方面继续着力,通过八大产业、“三张牌”的打造,构建云南面向2035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一大批万亿级产业、千亿级产业和千亿级企业。比如,我们可以打造绿色能源、文化旅游、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若干个万亿级产业。现代农业,包括云花、云咖啡、云茶、云果、昭通苹果已经很有名气了,还有像蒙自石榴、云南中药材、蔬菜等。香港三分之一以上的蔬菜是云南提供的,澳门市场由我们提供的蔬菜是80%以上。同时,制造业、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像云南白药等企业都要加快发展。通过这些,可以打造千亿级的产业、千亿级的企业。文化旅游这张名片,就更不用说了。总之,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云南要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我就讲这些,记者朋友们如果想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欢迎到我们云南来采访。谢谢。
中新社记者:
我们知道,去年美国的一个媒体评选出了世界最美旅行地,云南是中国唯一上榜的省份。但是,您刚才介绍云南的地域差别比较大,有的地方环境还不那么尽如人意,我们也知道云南现在要打造中国最美丽省份,想请您再给我们说说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阮成发:
云南的美真的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概括得清楚的。我们“游云南”的APP上有一个长期介绍云南的短片——“诗的远方、梦的故乡”,我觉得这个概括太好了。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任重道远,这个美要有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到底怎么去用一系列载体凸显云南的美,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建设美丽县城,丰富美丽内涵、提升城市的颜值,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我们打算用3年时间对全省129个县城进行全面改造提升。
第二,建设特色小镇,深度挖掘美丽元素,打造产业升级发展的新高地和体验后现代生活的示范区。所以,我们去年评选出了15个示范特色小镇,这项工作我们将持续抓下去。争取用几年的时间打造一批世界级的特色小镇,大约20个左右。
第三,建设美丽乡村,让老百姓看得到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第四,建设美丽公路,打造和展示最美丽省份流动而靓丽的风景线,让人们得到“行在路上、人在景中、路景交融、轻松舒畅”的愉悦享受。就是今后人们到云南旅游,租个车,既是行进在高速公路、行进在乡村小路上,更是行进在美丽的风景之中。
第五,推进厕所革命,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舒适、更文明。我们打算用一年左右时间,彻底改变城乡公共厕所脏乱差状况。我们景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公共厕所要做到“三有”,即有手纸、有洗手液、有熏香。
总之,我们通过美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一系列载体的建设,来烘托和支撑中国最美丽省份,让大家感受到,云南不仅仅自然生态好,而且我们的县城美、小镇美、乡村美。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经济之声记者:
陈书记在会议开始的时候介绍了,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近年来,云南经济增速也一直位居全国前列,请问云南怎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谢谢。
陈豪:
谢谢中央广播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月到云南考察,对云南提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2015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抓好发展。2015年、2016年,云南GDP增长都是8.7%,排在全国第9位和第6位,2017年云南GDP增长9.5%,排在全国第3位,2018年云南GDP增长8.9%,排在全国第3位,今年上半年增长9.2%,增长率暂居全国第1位。这几年,云南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这一切都来自于总书记给云南作出的定位以及给予云南的强大发展动力。
在新时代怎么继续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答卷?总的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好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推动云南持续不断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说,下一步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建设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坚持补齐短板、形成优势,建设布局合理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三是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建设现代城镇和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四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云南和生态文明体系。五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建设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六是坚持内外统筹、全面开放,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七是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建设健全的公共服务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八是坚持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核心,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保障体系。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云南与全国比发展基础薄弱,尚有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对标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举措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云南未来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美好,云南经济实力一定会越来越增强,云南各族人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谢谢!
胡凯红:
陈书记,最后请您再讲几句话。
陈豪:
各位记者朋友,非常高兴今天大家有足够的耐心在这里听我们讲云南的情况。感谢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机会介绍云南,感谢各位媒体记者能够来到现场采访,感谢在座新闻机构长期以来对云南的关心关注,对云南做了非常丰富生动的报道。云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瑰丽、资源富集、民族众多、人杰地灵。记得在2017年外交部发布会上,我介绍云南是“七彩云南、旅游天堂”、“诗画云岭、文化瑰宝”、“休闲胜境、健康福地”、“开放前沿、辐射中心”,这些都是我们云南的名片。
在这里,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诚挚邀请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带着你们的朋友、带着你们的亲人,来云南工作采访、休闲度假,云南各族人民是非常热情好客的,你们到云南借助“一部手机游云南”之力跟我们少数民族进行交流、交朋友,我想一定会得到一份惊喜、得到健康享受。欢迎大家来云南。
在这里,我再次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对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云南等着大家。谢谢!
胡凯红: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陈书记、谢谢阮省长,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