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菁在阅兵村训练场上(机场跑道)
杨菁(中)在阅兵村自编自演的节目《光荣的三军女兵》
2009年10月1日,杨菁所在的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
杨菁
时间
2009年10月1日
见证者
杨菁,35岁,重庆渝中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三军女兵方队队员。
200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女兵方队首次由陆海空三军组成,378位女兵队员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整齐的队列、铿锵的步伐、磅礴的气势至今让人印象深刻。重庆姑娘杨菁就是其中之一。
9月25日,杨菁接受了记者采访。尽管十年过去,但对于当年那次大阅兵的点点滴滴,杨菁仍记忆犹新。“一次受阅,终身受益!作为一名军人,能接受祖国的检阅,是我一生的荣耀。”杨菁说。
入选
成为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一员
今年35岁的杨菁是土生土长的重庆姑娘。1995年9月,她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走上军旅之路。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当时,杨菁是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的一名正连职干部。经过全军范围的严格选拔,杨菁和另一位战友唐甜得到了参加阅兵的机会,以预选领队的身份进入到三军女兵方队。
“能参加那次阅兵真的很荣幸。”杨菁说,得知自己成功入选后,心情非常激动,家人和朋友都为她感到自豪。短暂的兴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紧张和忐忑。
“那一年是女兵方队首次以横跨海陆空三个兵种的形式参加国庆阅兵,堪称中外阅兵史上人数最多、阵容最大的女兵方队。自己绝对不能掉链子。”
2009年3月,杨菁正式踏上了阅兵受训之路,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封闭式训练。“阅兵部队的严格管理和高度保密,我们的手机等通讯设备统一上交,不允许外出或访客来访,那7个月封闭式训练的日子里我几乎与外界失联。”
严训
每天绑着沙袋进行3公里长跑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比较坚强的人,但没想到刚刚进入三军女兵方队,就流了好几次眼泪。”
进入方队后,第一次军姿训练就给满怀信心的杨菁迎面泼了一盆凉水。“军姿训练是极限训练,上级对我们的要求是注视一分钟不眨眼,站立三小时不动、四小时不倒,行进中每步必须是75厘米,脚离地25厘米,军姿绝对标准,步幅绝对准确,步速绝对均匀,走向绝对笔直,行动如同一人。”
杨菁说,刚开始训练时,一天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
“教练指出的问题一大堆,头不正、腰不挺、眼神不好、手型不对……当时真是恨不得找个缝钻进去。”
为此,杨菁哭过,但重庆姑娘有股韧劲。那段时间,杨菁想尽各种方式来训练:
为了练好动作,她用过绑T型带的办法来纠正军姿;
为了强化体力耐力,她坚持每天绑着沙袋进行3公里长跑;
为了练好眼神,她坚持迎着太阳看天空,努力做到1分钟不眨眼……
通过这些训练,杨菁不断地向自己的意志力、耐力和体力发起挑战,也不断地突破和超越自身的极限。
闯关
进入阅兵村在飞机跑道上训练
两个月的基础训练结束后,按照规定只能有450名队员进入阅兵村。
女兵方队在编队上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与同身高的队员相比,杨菁的手臂和腿都偏长,而阅兵部队的要求又极为苛刻,哪怕有丝毫的偏差都会影响到排面的整齐度。很遗憾,杨菁从预选领队的位置被调整到方队排面中。
“得到消息后,我还是有些失落。但转头一想,无论站在哪个位置,肩负的使命和感受的神圣都是同样的,就算是方队中的普通一兵,我也要当全方队最好的兵!”
抱着这样的决心和信念,杨菁和战友们进入了阅兵村。
阅兵村是全军13支徒步方队的训练基地,建在一个军用机场上,长长的飞机跑道便是训练场,跑道一侧的草地上搭起的绿色活动板房便是宿舍。
“就像闯关一样,搞定第一关,后来还有更难的关卡。”杨菁说,阅兵村的训练强度更大。“我们这群80后、90后的女兵们,在这里又开始经受新一轮脱胎换骨的磨练。”
苦练
擦上五层防晒霜仍被晒得黝黑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在2009年的大阅兵中,对三军女兵方队队员形象也作了重新定位,由以前的“飒爽英姿”改为“英武、靓丽、秀美”。
但踏上训练场,女兵们就把“爱美”这事儿完全抛到了脑后。特别是到了夏天,尽管女兵们脸上涂了四五层防晒霜,但毒辣辣的太阳还是把大家晒得黝黑,脸颊两侧帽带留下的V字印迹清晰可见。
“一天训练下来,大家身上都留下了一片片汗斑。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抱怨,每天仍然与烈日和汗水较量。”杨菁说。
高强度的训练下,难免出现一些小插曲。“6月的一天,异常炎热,训练场地表温度高达56℃,干燥的空气刺痛了鼻孔,当我们方队行进通过主席台,接受上级首长审查时,一种咸咸的、热热的东西顺着鼻孔流下来,我来不及思考,下意识地往嘴里吸,丝毫不敢喘气,更不能随意乱动。”
杨菁说,训练场上没有口令就没有动作,无论发生何种情况都必须保持严整的军姿。这是每名受阅队员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受阅部队战斗力的保证。
就这样,杨菁一直撑到了审查结束,等回过神来摸了摸鼻子,才发现刚才流出来的鼻血已凝固在了鼻孔里,浸湿在了衣领上。
冲刺
96米128步66秒“零误差”
进入国庆阅兵100天倒计时后,杨菁和战友们的训练量由过去的每天8个小时增加到了11个小时。
“训练场上没有男女之分,训练标准和训练强度都是一样,男兵一步走75厘米,女兵也是75厘米;男兵跑十圈,女兵也是十圈。”
杨菁说,因为整个参加受阅的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的时间是用秒计算的,谁也没有资格拖延一秒钟。想要走好天安门前的那96米128步66秒,达到最优异成果和最完美效果,平时就必须严抠细训、精益求精,做到“零误差”。
为了练好这些看似简单的队列动作,7个月来杨菁踢坏4双皮靴,磨坏7副铁掌,磨烂11双袜子,戴破11双手套,穿破3套训练服,齐步和正步累计行进至少7000公里。
较劲
腿上出现静脉曲张仍不放弃
随着阅兵训练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队员们开始暗自较劲儿。因为国庆当天只能有378名正式受阅队员,其余的队员作为替补。
经历了几个月艰苦训练的女兵队员们,谁也不愿意轻言放弃。
杨菁亦是如此。
“8月的一天,我们已经顶着烈日站了三个小时的军姿,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滚落下来。”突然,杨菁的胸口一阵发闷,心跳快得令人恶心想吐,视线变得模糊,耳朵开始轰鸣,身体也随之晃起来。
“当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千万不能晕倒。如果今天被替换下场,明天我就可能变为替补,如果国庆上不了场,那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杨菁拼命咬牙坚持,任凭虚汗湿透全身,在眼前一片漆黑的情况下,仍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终于熬过了四小时。
由于长时间的站立,她的腿上出现了轻微的静脉曲张。“虽然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很影响美观,但我并不后悔,因为那是我曾经拼搏的印记。”杨菁说。
受阅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女兵靓丽风采
2009年10月1日10时45分,北京长安街。由378名女军人组成的三军女兵方队踏着雄壮的军乐声,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英姿飒爽地走过天安门,惊艳了全世界。
“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女兵靓丽风采,我的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杨菁说,作为亲历者,每次回忆起那个磅礴壮观的场面都深感震撼。
“行进中,我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确保每一个动作做到最好。阅兵结束后,我才发现自己已激动得眼眶湿润。我既为祖国母亲的日益强盛感到自豪,也为自己能作为阅兵队伍中的一员而骄傲。”
杨菁说,阅兵展现的是一支军队的军威、一个国家的国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一次受阅,终身受益。”杨菁说,虽然那次阅兵已过去十年,但阅兵精神始终影响着她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这将是伴随我一生的印记,激励我不断进取,努力奋斗!”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