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月28日电题:他们,义无反顾地出发了——浙江驰援医生的那些事
新华社记者俞菀
1月25日、1月28日,浙江先后派出两批、共300多人组成的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疫情就是命令,这些“白衣天使”戴着口罩义无反顾地出发了。这期间,记者通过各种方式采访了他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临床医生,自愿赶赴武汉一线,以战无不胜的信心,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喻成波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颜伏归说:“我妻子说了一句非常好的话,她理解我的使命感和价值观,我很感动。我的孩子才6岁,但这种情况下肯定义务和责任是第一位的。”
“很多人出征前最后一刻才向家人汇报,但知道我们是干这行的,家人早有心理准备。”台州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希说,得知自己要去武汉,朋友圈里几乎所有认识的人都发了消息。“一路上,我不知道回了多少条消息,很感动。”
浙大一院综合监护室副主任医师郑霞,目前在湖北金银潭医院负责ICU的危重症病人管理。“各地赶来驰援的医生们很快投入了工作。很多医疗界‘大腕级’的人物,亲赴一线给病人做基础治疗,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这次换我们年轻一代守护家园”
浙江驰援武汉的紧急医疗队里,有很多“90后”医务人员,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有关自身安危的情况,他们总是能不说的尽量不说,非说不可的也轻描淡写地说。
出征仪式上,许多队员互相拥抱合影,但有一位浙大二院的“90后”小伙子却拼命躲着“镜头”。 “我还没跟家里人说去武汉的事,怕他们担心。我现在只想疫情能控制住。这既是对国家的贡献,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守护。”
小赵说,除了浙江,还有很多地方、很多“90后”医务人员,已经抵达前线或正在增援武汉的路上。“抗击SARS的时候,我们大都还在读书。这次终于有机会换我们年轻一代守护家园,和前辈们并肩战斗。”
为了驰援武汉抗击疫情,许多年轻女医生、女护士剪掉了刚烫的长发,剪短了新修的指甲。 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吴春燕接到出征电话后,匆匆和爱人交代几句就前往医院,随后让同事帮她剪了刚打理完没多久的长发。“工作第一,其他的都是虚的!”
令人动容的“小秘密”
浙江两批驰援武汉的紧急医疗队成员中,许多是先锋模范党员,也是相关科室的业务骨干。随着采访的深入,他们逐渐也露出了内心柔软的一面,有太多“小秘密”令人动容。
浙大二院感染科主任陆群,2003年冲在抗击SARS一线,2015年远赴西非协助防控埃博拉病毒。2020年,陆群又是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斗中迎接新年曙光。
“她总是这样,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好每件事。”同为医生的丈夫周游说。周游并不知道,陆群每次出征前都会悄悄写下一封“遗书”提前交给医院。院领导说,希望这永远都会是一个“藏”起来的秘密。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吴学杰,随身携带的家门钥匙扣上有一只银色的“小葫芦”,“这是我爱人买给我的,上面有个‘福’字,她说能给我带来平安吉祥。”
不少受访医生说,自己最特殊的行李是好几大包成人尿不湿。进出隔离病房需要穿脱、更换防护服,浪费时间和资源。所以大家都有了“默契”,轮班前尽量不喝水,进入隔离病房后憋不住了就用尿不湿……
大义面前无小我,后勤保障显温馨。浙大二院感染科主管护师卢燕说,到了武汉才发现,浙江省卫生健康委给每一位驰援人员都提供了后勤保障物资。“箱子贴心地标记了‘男生’和‘女生’,有防护用品,生活用品,甚至还有睡衣。真的很感动,我们的保障工作很到位,家人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