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放松!一起给心灵做个“按摩”

2020-02-07 08:05:18 经济日报

  开通心理支持热线,进行心理疏导,坚定战胜疫情信心——

  放松!一起给心灵做个“按摩”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柳 洁

  上图 2月4日,青年志愿者与受助者开展面对面义务心理咨询服务。近日,浙江省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持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志愿者们,针对不同人群,开通心理支持热线和开展义务网络心理疏导服务,帮助社会公众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心理压力、引导理性看待疫情,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右图 图为武汉市江汉区汉兴街道常二社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用发送传单等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社区群众做心理辅导。本报记者 周 琳摄

  “我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工作压力大怎么办?”“我是病患家属,担心家人安危焦虑怎么办?”“我正在被隔离治疗,心里害怕怎么办?”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本能,普通人可能对疫情产生过激情绪,但仅靠本能不够,还应有必要的理智和情感“补偿”。近日,在医院、学校、社区等地,在打响防疫阻击战的同时,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也已打响,针对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企业员工等各类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已在紧张有序推进。

  医护人员:

  做好心理“包扎”

  在防控疫情阻击战前线的医护人员,难免会因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对他们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包扎”十分重要。

  2月5日,武汉市汉阳区汉阳树下社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高峰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位护士发来的感谢微信:“最近工作压力很大,很担心家人安全,在医院一线连续战斗了很久,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前两天与心理咨询老师交流了一下,给了我一些建议,现在感觉心理状况好多了!”

  高峰介绍:“一般人针对重大危险产生心理应激都是正常现象,就像受了皮外伤一样,需要快速实施‘心理包扎’,先‘止住血’和消毒,以防止负面情绪过多、过度焦虑甚至心理抑郁,然后再通过心理治疗或心理辅导等办法慢慢康复。每次心理咨询大约40分钟,通过线上语音聊天或电话热线的方式开展。从医护人员咨询的问题类别看,目前主要是前方工作压力大、对家人受感染比较担心等。”

  1月28号,作为挂靠在民政部门的免费公益平台,“彩虹计划”正式对外发布。通过汉阳区的官微汉阳、知音彩虹QQ和彩虹热线对武汉市范围内的医护工作者、社区工作者、普通群众开展心理疏导。近10天以来,接待线上心理辅导50余人次,20多位心理辅导志愿者为一线的医生和护士解开了“疙瘩”。

  针对目前多数医护人员尚在一线“战斗”,后方的心理咨询人员基本无法面对面为他们“减压充电”的问题,有心理咨询师建议,可以在专家指导下由医护人员自我心理安抚。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认为,医护人员面对压力可采取部分积极应对措施。比如,进行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与信任的家人、朋友通过电话、网络交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带来愉悦感的事情。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医务人员是最先直接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在高强度工作下,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新发传染病传播规律时,很可能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增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目前,国家已安排了心理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疏导,同时有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诊疗。经过培训,前方医务人员会对当下情况有很好的认知和预期,对于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会起到积极作用。另外,还需要在生活上给医务人员提供很好的保障和安排。地方政府也在紧急征用周边的宾馆为医务人员提供休息场所。目前,医务人员生活和工作保障能够得到基本满足。

  社区工作者:

  线上疏导减压

  疫情面前,各部门均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连锁反应,尤其是在一线工作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者,需要特殊的心理抚慰。

  2月3日20时,由共青团武汉12355服务台阳光辅导团心理专家贾洪武发起创立的“武汉之心”直播平台准时开启,通过微信群辅导和直播方式开展心理公益支持。从1月23日平台开启以来,直播内容一直聚焦“干预抚摸你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尤其是针对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工作者,开辟了“危机下如何做到不恐慌”“武汉人面对危机如何调节心理”等专门内容。

  社区内部也在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日前,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街组建“线上互助群”,目前已发展到25名成员,成员包括志芳爱晚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武汉大学教师、在读硕士博士,湖北工业大学教师,专业心理咨询师,以及珞珈社工和街道妇联社工、珞珈山街巾帼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

  珞珈山街区域化妇联执委熊志芳介绍,面对疫情,不少社区群众的负面情绪持续堆积,又不能面对面交流,便萌生了线上疏导的想法。“珞珈山街疫情互助群”利用区妇联配备的两名心理咨询师,广泛发动志芳爱晚巾帼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凝聚抗疫力量,关心关爱辖区居民心理问题,为社区工作人员减压。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陈雪峰表示,社区防疫工作涵盖民警、网格员、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消防员等,各类人员的心理服务需求不一样。但总的来说,他们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心理、身体负荷都达到一定的极限。对于参与社区防疫的人群,应作合理身心调整。一是每个人工作都不应持续太长时间,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适当轮休,在其休息场所播放轻音乐等,让他们能够得到最好的放松。二是社区工作者自身应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三是压力越大越需要积极开展运动锻炼。四是要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社会公众:

  一对一援助咨询

  2月1日零时起,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等国内心理机构联合发起了“应对新冠肺炎心理健康援助行动”,面向全国公众提供一对一心理援助服务。其中,湖北地区一线医务人员、患者、逝者家属是优先服务对象。目前,来自全国近200位心理学和心理援助实践领域的专业志愿者首批在线提供心理援助咨询服务。

  “目前,来电区域以湖北为主,心理问询的主要内容涉及丧亲、投资失利、独处过久、医务人员压力大等方面。每天晚上,参与心理健康援助行动的多家机构会复盘全天心理咨询过程,总结经验和不足,以便更好为后续人员接诊。”北京桥爱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叶子说,最初平台仅面向湖北,后来发现全国其他地区针对疫情的心理咨询服务需求也非常大,因此转型为全国性心理咨询平台。目前,该平台隶属于北京市民政部门,全部心理咨询服务免费。

  熊志芳认为,疫情已经影响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更包括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社区人员的心理安抚、企业员工的心理慰藉等全方位工作。

  周 琳 柳 洁

编辑:刘云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2020新春走基层

  • 专题

    中工网春节短片·我(家)的年夜饭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2019年大型主题策划《奔跑的人》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