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宁波12月30日电 题:“开放空间”热议“小区封闭式管理”——宁波“开放空间”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新华社记者林光耀、顾小立
“我建议小区使用指纹门禁系统,方便又安全。”“人脸识别好,可以直接刷脸通过。”“我看还是经典的门禁卡最好,老年人用起来没有负担。”……
近日,在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层的议事厅里,一场“开放空间”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十几名居民围在一张方桌边,讨论小区应选用哪种门禁系统。一位居民充当记录员,记下小组讨论的结果。
“这次‘开放空间’的主题是‘聊聊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实现封闭式管理’。听到这个主题,你会想到什么?”在社工主持人的引导下,40余位居民写下自己的关切。按照“开放空间”议事程序,主持人选出了“热度”最高的三个话题贴上了黑板,居民依次在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上签名,并分成3个小组讨论。他们将通过小组讨论、发布行动方案、正反方辩论、投票等各个环节达成共识。
与其他居民议事会不同,“开放空间”有着自己的“规矩”。参与者发言,必须遵循“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打断其他人陈述”等一系列规则。7年多来,随着“开放空间”持续开展,这些规则逐渐深入人心,社区居民将之称为“萝卜白菜十三条”。
宁波市海曙区2013年起引入“开放空间”会议技术,现已推广到全区102个城乡社区。如今,小到防盗门维修,大到社区改造、垃圾分类、“五水共治”,都成了“开放空间”的议事内容。通过“开放空间”,居民们用行动回答了小区谁来当家做主的问题,即“我的小区我做主”。
安丰社区居民张志成说,“开放空间”的出现,缓解了邻里紧张关系,让社区问题得到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第一次参加“开放空间”的张蓓琳表示,自己对小区改造中的一些关心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了心理准备。
在安丰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看来,“开放空间”有力促进了基层自治中“最优解”的达成。如在玫瑰苑小区围墙改造议题上,围墙边楼栋的居民对设计单位给出的围墙高度均不认可,低楼层居民觉得加高太压抑,高楼层居民则担心低矮不安全。为解决这一问题,陈赛花把“开放空间”开到了围墙边。经讨论,居民们一致决定推翻设计单位给出的“标准解”,改为给围墙加上三块砖的高度,并架设高50厘米的防盗网。
居民们在开放空间中讨论、让步、做决定,最后得出民意的最大公约数,这成为众人眼中社区治理的“最优解”。据了解,7年多来,“开放空间”议事8500余次,有效解决或回应近8000条,议事居民超10万人次,参与其中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5%。
“‘开放空间’一方面提高了居民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另一方面有效减轻基层政府及政府派出机构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问题解决的参与率和满意度。”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