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世界读书日的这个周末,台湾大学附近的胡思书店举办了学术讲座和纪念诗人洛夫的朗诵会。这家二手书店的入口在背街小巷,招牌也比旁边的小吃摊低调,却吸引了不少读者和名家慕名而来。
文史作家蔡登山是店里的常客,他觉得逛二手书店“就跟挖宝一样”,如果看到喜欢的书犹豫了,没有当机立断,第二次去,发现已经没有了,就只能后悔。
二手书店的书大多来自私人出售,很多都只有一本。出于成本考虑,书店也没有把收来的书做成可检索的数据库。读者来到书架前,刚好看到了就是缘分。
蔡登山说,他更喜欢的是一些非公开发行的自印本,里面经常能找到珍贵的史料。
即使是普通一些的旧书,也往往会带来跟读新书不一样的惊喜。有的前主人会在书上留下眉批,蔡登山甚至还见过有人在书里贴上相关内容的剪报。
来自大陆的汪姓学生在书店里不一会儿就挑了七本书,其中一本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他认为,台湾社会对二手书非常“友好”,产业也很成熟,买卖二手书的双方都能感觉到知识被尊重。
据蔡登山观察,台北二手书店几十年来变化很大,从之前的摊点经营,到商场地下室,再到现在集中在台大和台师大附近,很多二手书店都已经跟新书店一样干净整洁、宽敞明亮,还各具特色与专长。
谈到现代人日渐缩减的读书时间对行业的影响,蔡登山认为,网络购书对新书店冲击比较大,但旧书店反而更有生命力,只要能做出特色,自然能吸引到读者。实体书店因为有独特的书香氛围,会成为人们休闲活动的一个中心。
胡思书店店主蔡能宝也认为,阅读氛围对实体书店非常重要。有些想卖书的客人会亲自到店里转一转,实际看看店员待书是不是足够珍惜,才会决定是否把书交过来,就像是女儿出嫁前的考察一样。
蔡登山说,他的不少朋友来台北都点名要求先逛旧书店,一逛就是一整天,好的旧书店也是一个城市引以为傲的名片。
(据新华社台北电 贾钊 陈键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