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记者在湖北黄冈东坡赤壁前合影。
(湖北省台办供图)
5月24日到30日,20名两岸记者跟随“吴头楚尾看鄂东——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媒体荆楚行”的脚步,来到千湖之省湖北,历时7天,踏遍武汉、黄冈、黄石、鄂州4个市的9个区县,走进大山大湖调研采访。一方面,记者们对湖北东部的灵秀风光、生态保护、“绿色经济”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湖北和台湾之间的历史联结及民众情缘之深厚、经贸交流之频繁,也超过了他们的想象。许多记者说,湖北一次看不够,下次有机会,还要来千湖之省走一走。
好山好水“藏闺中”
走在夕阳下鄂州市江滩公园的沿江大道上,台湾《中国时报》大陆组主任蓝孝威不时拿出手机忙着拍照。拍奇石、拍花草,拍长江滚滚、蓝天似缎、云霞如金,他说:“真的蛮美的。”
而他眼前的这番美景,在2009年前,却是“脏乱差”的典型。鄂州市副市长江国新告诉两岸记者,鄂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很舍得下工夫,近10年的治理实践,留下满城好山好水。比如位于鄂州境内的湖北第二大淡水湖梁子湖周围,为了保护生态,一半以上的工业全部强制退出,转而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
位于黄石市的国家矿山公园,则让蓝孝威印象更加深刻。这里原本是湖北大冶铁矿厂的采矿址,上世纪60年代还是一座大山。40年的时间,矿厂工人硬生生把它挖成了一个最大落差444米、坑口面积堪比150个足球场的“亚洲第一天坑”。“蛮震撼的,很壮观。”他参观完后兴致勃勃地说,公园里很多用废铜烂铁建成的雕塑也很有特色,人像、动物、卡通形象、重型机械栩栩如生,很有文创气息,“跟想象中的矿山完全不一样”。
台湾《联合报》大陆特派员王玉燕看到大天坑时,同样震撼得睁大了眼睛。她把眼前所见通过文字传递给岛内民众,希望他们也能来一睹奇景:“坑内的采矿点留下了一道道如同巨大阶梯的几何形断面,使得‘天坑’有如古罗马的圆形剧场……矿山人用18年的时间,在采矿留下的废石场上种出面积达366万平方米的刺槐,把裸露的土地变成石海大绿洲。”
乡愁情缘剪不断
合掌、顶礼、问讯,在位于湖北黄冈市黄梅县的“禅宗祖庭”四祖寺、五祖寺,每一处供佛所都能看到台湾《联合报》发行部总经理杨大德虔诚供拜的身影。佛教禅宗在华南直至整个东亚地区都信众无数,台湾岛内也不例外,尤其六祖慧能的名号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四祖寺、五祖寺分别是慧能大师的师祖四祖道信、师父五祖弘忍的道场,对佛教禅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杨大德本身是佛教徒,来到禅宗的祖师庙里拜一拜,是他平生夙愿之一。“今天来到湖北黄梅,对我来讲,在心灵上是非常大的一个抚慰。”
在四祖寺的大雄宝殿前,记者还遇到了特地从台湾赶来礼佛的中华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理事方锡昌。头发已花白的他带着满满一兜敬礼过来,以示虔诚。“四祖寺是中国最早的禅宗佛教道场,只要来到这里,那是一定要过来拜拜的。”方锡昌祖籍就是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每次重新踏上故土都让他感慨万千。他说,在台湾听到别人讲“我是湖北人”,那种族群的认同感至深,无法言喻,故乡情缘恐怕是永远无法割舍的吧!
相比这些早年从湖北去台湾的“阿公阿嬤”,如今更多的是从台湾来湖北发展的年轻一代。在湖北省黄石、鄂州,记者走访了多家台资企业,有从事电路板印制的沪士电子,也有从事农业的台湾高接梨基地,31条惠台措施出台后,湖北成了台青逐梦的舞台之一。湖北省台办副主任涂阳斌介绍,目前在湖北经营的台资企业近2700家,实际到位的台资达112亿美元,湖北为支持台企发展,设立了19个台商工业园和农民创业园,5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去年,我们举办了湖北台湾周,台湾来了800多位乡亲参加活动。”
铭记历史留住根
不过,让涂阳斌感到遗憾的是,去年湖北赴台交流的公务团因为民进党当局的阻卡,减少了非常多,只有687个项目,3700多人。而在2014年,这个数字是2000项和7800多人。
涂阳斌所说的民进党当局阻碍两岸交流和血脉联结之举,台湾记者也深有感受,不仅是在经贸领域,更是在历史人文领域。湖北早在清末,即是反帝反封建革命基地和重要工业省份,在两岸记者探访的鄂东地区,许多历史印记如今依然清晰可寻。辛亥革命遗址、湖北军政府旧址自不必说,还有1908年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钢铁厂(包括汉阳铁厂、湖北大冶铁矿、江西萍乡煤矿),1907年创办的湖北水泥厂(现为华新水泥厂),这些活跃在民国时期的旧址和工厂,其中的人和事,在台湾已几乎无人识晓,随风而散。
“在台湾,很多年轻人连宋美龄是谁都不知道了。”王玉燕的这句话或许夸张,然而蓝孝威所说确是事实:台湾中小学课本中的中国历史越来越简略,学生了解得越来越少了。
不仅是近代历史,甚至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也正在被民进党当局阉割。但历史岂是说抹掉就能抹掉?这次两岸记者走访了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鄂州黄庭坚松风阁,前后赤壁赋等名家真迹就全典藏在台北故宫。“到这走一走,能让人铭记历史,记住我们从哪里来。”
当然,这次记者团所到之处,只是湖北的很小一部分,湖北的神奇美妙远不只此。王玉燕去年也参加了两岸媒体荆楚行活动,即使快一年过去了,仍对神农架念念不忘。“看到川金丝猴的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哇’了一声。”她说:“明年据说是去恩施看喀斯特地貌,我还想来走一走。湖北好地方多,再来几次也不够看。”(本报记者 汪灵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