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10月11日电(记者战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0日发表任内第二份施政报告。其中,“明日大屿愿景”广受关注,各界冀相关措施可增加土地供应,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
该计划拟分阶段填出多个人工岛,共约1700公顷,可供70万至110万人口居住,其中7成住房单位为公营房屋,首阶段工程2032年可入住。
破解土地供应迷局
香港民建联主席李慧琼表示,施政报告聚焦开拓土地和完善置业阶梯,事实上,市民普遍期望,今届特区政府能在开拓可发展土地上有所作为,解决长期困扰香港的土地及房屋问题,并重燃置业希望。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有土地配合。特区政府提出“明日大屿愿景”等计划,是积极可取的策略,开拓土地、建立土地储备是正确的方向。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表示,施政报告将房屋及土地的章节放在经济和民生内容之前,提出将推行“明日大屿”等多项土地供应计划,这反映政府对当前的社情民意有准确的把握,也凸显特区政府迎难而上、努力处理土地与房屋供应问题的决心。
香港总商会主席夏雅朗表示,住宅、商业和社会设施用地短缺,是香港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填海发展“明日大屿愿景”的决定,展现了特区政府锐意解决香港严峻土地供应问题的决心。
“明日大屿愿景”涵盖中部水域交椅洲和喜灵洲附近的人工岛、大屿山北岸和屯门沿海地带,包括重新规划后的内河码头区和龙鼓滩等多个发展区;并配以一套全新的运输基建网络贯通各区,以助力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市民安居乐业。
打造“双门户”
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香港国际机场便坐落于此。该岛位于香港西南,待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大屿山将成为香港连接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重要门户。
林郑月娥在记者会上表示,以往大家觉得大屿山很偏僻,但若将眼光放远些,看整个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大屿山这个香港最大岛屿的位置非常具策略性、连接性,是香港通往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通往世界的“双门户”。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冠深认为,“明日大屿”有助巩固香港优势,不仅可以增加居住等各类用地,更可提供庞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成为香港未来经济增长、优化社会民生、连接大湾区以至通往世界的重要平台,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及商贸中心地位的关键。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表示,“明日大屿”计划关乎香港未来发展,不仅能解决香港公私营房屋及中环写字楼供应不足的问题,更有可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商业核心区。
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展示带5种颜色线条的图,林郑月娥阐述了“明日大屿”的5个政策方针:较深绿色的线指增加休闲娱乐设施,推动健康生活;第二条线是运输基建先行,巩固“双门户”地位;第三条中间绿色的线,指宜居社区,即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建立近零排放的宜居社区;第四是经济起飞,橙色这条线是发展机场城市及香港第三个核心商业区(第一个核心商业区在中环,第二个核心商业区在九龙东);第五条蓝色线就是海洋,指提升环境实力,达致可持续发展。
同时,10亿港元的“大屿山保育基金”将成立,在大屿山郊区推动并落实保育工作,并在一些偏远乡村和社区进行民生改善工程,将秉承“北发展、南保育”的规划原则,提升环境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香港浸会大学经济系副教授温瑞琪表示,香港土地资源有限,长远来讲,填海无可避免。填海的同时,要更好地应用现有土地,多方面提高现有土地使用效率,如重建老旧公屋、低矮楼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