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人民网评: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2018-05-24 14:18:44 人民网

  人民网评: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系列网评之十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多次强调“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到部署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重要部署:“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这一重要讲话,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路线图、时间表,为保护和修复土壤生态、牢筑生态安全屏障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包含土壤污染在内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有统计显示,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有专家估算,平均到每一个中国人,每年会分摊到2.67公斤农药。也有资料说明,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有些农药最终进入人类身体。而居住在受污染的土壤上,同样会存在各类健康隐患。

  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有人形容得好,土地是中国人脚下的“根”。从2013年的湖南“镉大米”到2016年再次触痛公众神经的常州“毒地”事件,每一次类似公共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土壤污染的严峻现实。“山不转那水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应看到,土壤污染处于“末端污染”,相较大气和水污染,具有累积性、不均匀性等特点,容易污染却又不易发现,长期存在却又不易治理。我们必须拿出“啃硬骨头”的决心和韧劲,激发“久久为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争取如期实现全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

  应看到,当前的土壤污染形势,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是粗放式发展的恶果。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有且仅有一条路,就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少工矿、农业、生活污染。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全面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推动形成包括土壤在内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的良性循环。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同时这也是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治理生态环境问题这个坡,迈过高质量发展这道坎,通过扭转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争取早日建成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专题

    上合青岛峰会

  • 专题

    李克强访问印尼、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日本

  • 专题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 专题

    “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启动仪式在拉萨举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