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快评
近日,117人上了南京市儿童医院的预约挂号“黑名单”——半年内违约次数累计达3次的患儿家长,一年内不可在该院预约挂号,只能当天在人工窗口挂号。无独有偶,宁波市卫计委近日也推出预约挂号爽约管理机制,除限制爽约者预约挂号资格,爽约信息还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一些病人预约了号,到时间却不来看病,可能浪费了宝贵的诊疗资源。从这个角度看,病人爽约给医院管理带来一定麻烦,出台措施予以规制,有助于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也有利于强化人们的契约意识。
但“爽约管理”也要注意“度”与“效”。医院是服务机构,对于爽约病人,如果处理得太生硬、太苛刻,病人可能会用“走”投票。更为重要的是,病人爽约究竟是什么原因?有没有特殊情况?爽约几次进入“黑名单”比较合理?病人约了号又想退号,是不是方便快捷?病人没有及时退号,院方有没有提醒?这些问题,都应该认真考虑。建立“爽约管理”机制不是不可以,但更为重要的,恐怕是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点包容理解,多听取患者意见,多完善沟通机制,不要简单设卡设限,动辄挥舞“黑名单”大棒。
行文之际,传来河南“录取中不履行志愿约定的失信考生,明年高考志愿填报数量将受限”的消息。“一时失信,处处受限”本是好事,但标准和规定一定要认真拿捏,不能滥用。社会呼唤诚信,但失信“黑名单”不能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惩治失信要合情合理合法,不能太随性,否则,既损害公众权益,也是对诚信体系本身的伤害。
来稿信箱:xhrbp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