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交出的明白账更是放心账
本报特约评论员
今日社评
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党和国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人大监督之下,有利于强力遏制腐败,保护好国有资产。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昨天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家底”,向全体人民交出一份涵盖各级各类国有资产的明白账。(相关报道见A4版)
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是党中央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党和国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去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部署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现在,国务院拿出了这两份“明白账”,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长期以来,对于国有资产的“家底”未能建立起概念清晰的账务系统,容易导致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出现“盲人摸象”问题,而且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国有资产缺乏明晰的管理制度,也给国有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留下了隐患,一些企业内部的“老虎”和“苍蝇”大肆侵吞国有资产,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心。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处于人大监督之下,有利于强力遏制腐败,保护好国有资产。
此次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请审议的报告,分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两个报告。将一般企业和金融企业的国有资产分别统计,这是考虑到金融的特殊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有金融资本是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基石。有效掌握金融领域的相关情况,正确有效监督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有利于更好发挥国有金融资本防范风险的作用,推动国有金融机构实现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目标,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此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两份报告,全口径、全覆盖地摸清了我国国有资产“家底”。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共183.5万亿元,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共241万亿元,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共30万亿元。透过报告,可以看到我国近几年国有资产运作状况基本良好。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国有金融企业平均保值增值率达到110.8%,2013年至2017年,中央国有金融企业营业收入由4.3万亿元增至5.8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的力量是强大的,特别是国有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值,保证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国有资产不仅对国家社会经济正常运转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也将对政府承担的民生保障起到重要托底作用。比如,在目前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下,政府需要为养老金可能出现的缺口提供援助。目前一些地方财政状况不乐观,财政对养老基金的援助也会出现困难,这个时候,有了强大的国有资产,政府的保障就有了切实的再保障,并且最终让民众得益。
此次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两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国有资产的“明白账”,也让我们看到了国有资产的“放心账”,还让我们看到了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取得的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