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问诊把脉、对症下药的排忧解难。
民营经济的困与难,就是中国经济的痛与苦。这里有“老毛病”: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也有“新症结”: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让一些民营企业受到拖累;部分民营企业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无法跟上前进的步伐;不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好、效果不彰……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民营经济才能轻装上阵,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习近平总书记为“自己人”鼓劲打气、纾难解困。民营企业要“心中有朝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发展韧性的经济体、完整的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资本等,这为民营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民营企业更要“脚下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多次提到要“心无旁骛”“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就是引导民营企业要怀抱产业雄心,坚持产品至上,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民营企业自我革新、修复能力强,经过短期阵痛,未来发展会更有优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所长臧跃茹对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十足。
这更是一阵变压力为动力、向问题要答案的改革号角。
发展的路上总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重要关口,我们该如何对待民营企业?如何帮助他们清除前进中的路障?如何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政府如何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这一个个问题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也倒逼着改革的推进。
有的因为不当征税导致正常运行的企业停摆;有的金融机构认为民企风险大而不敢贷、不愿贷;有的民企担心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失去话语权;有时不同政策的叠加效应加重了企业负担;有的单位戴着有色眼镜去落实政策……这些表面看似具体而微小的事情,实则检验着我们的工作和管理水平,检验着各项改革措施在执行中是否足够精细化、兼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而真正从民营企业的切身感受和合理诉求出发,去改善和优化这些细节之处,也不啻为一次脱胎换骨的改革破题。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来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6个方面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给民营企业送来了阳光和雨露”“随着六大政策举措的落地,民营企业新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政策稳,企业才能预期稳。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包,坚定了民营企业在新格局下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