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两岸交流融合势不可挡

2019-06-23 14:34:47 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3日讯(记者 廉 丹)两岸经济交流融合大势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两岸同胞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任何力量都动摇不了,两岸民众同根同源的文化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

  连日来,两岸交流往来掀起新高潮,1万多名台湾同胞跨海而来,再赴海峡论坛之约。

  6月15日至21日,以“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论坛聚焦基层民众和青年群体,涵盖青年交流、基层交流、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等4大主题。特别是首次参加本届论坛的台湾民众占40%、台湾青年占50%,两岸参与单位由首届54家增加到今年的83家。亲望亲好,越走越亲。海峡论坛走过11年,两岸民众不断深入了解彼此、持续推进融合发展,“两岸一家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结出成熟美丽的果实。这个根,就是民意和人心。通过海峡论坛这扇窗口,台湾同胞可以充分感受到大陆愿意优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善意诚心。

  每年海峡论坛都会取得众多实质性成果,尤其是推出众多惠及台湾同胞、便利两岸民众交流的具体措施。第一届海峡论坛公布了两岸直航和“大三通”等八项惠台措施,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加速发展期;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海峡西岸经济区规划正式颁布、两岸签订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起步实施的大背景下举行,公布的惠台措施涉及旅游、航空、海西和平潭规划等多个方面;在第七届海峡论坛上,大陆宣布对台胞往来大陆免予签注,实行卡式台胞证,台胞“说走就走”的愿望成为现实……

  一直以来,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大陆努力扩大两岸交流合作,政策举措饱含真诚善意,持续推出包括“31条措施”、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台湾同胞获得感不断增强。惠及台胞台企的“31条措施”涉及产业、财税、用地、金融、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诸多领域。“31条措施”出台一年多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落实,为台企台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为了让台胞在大陆更好地安居乐业,大陆方面切实回应台胞诉求,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解决困扰台胞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提供同等待遇,持证台胞享受到了国家和居住地提供的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能够把握,未来可以开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在每年举行的海峡论坛上,都会有“首来族”加入两岸交流行列,通过他们的“初体验”就能看到方兴未艾的交流合作热潮在海峡两岸之间涌动。

  从经济交流到传统文化交流,从民间信仰交流到婚姻情感类交流,几乎每一年,海峡论坛都会增添新的交流元素,开拓新的交流领域和平台,一步步深入两岸民众的内心。无论是里长、乡亲,还是工商界人士,台湾同胞不分党派、行业、地域、老幼,都可以参与到海峡论坛活动中。随着两岸交流日益扩大,越来越多青年群体开始活跃在海峡论坛上,讲述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梦想。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上洋溢着他们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两岸青年创业者面对面交流中闪烁着他们智慧碰撞的火花。很多台湾青年在大陆追梦、筑梦、圆梦的步伐从这里开始……

  实际上,两岸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各具优势,经济互补性强,开展互利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实践证明,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就能实现两岸共同发展。2018年两岸贸易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就是两岸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的体现之一。台湾对大陆出口规模庞大,是因为大陆经济体量大,市场容量大,同时表明台湾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有强大的出口能力。更不容忽视的是,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一体相属,不可切割、不可磨灭。从语言到文字、从饮食到服饰、从风俗到信仰,中华文化早已浸润整个宝岛,深深融入台湾同胞的血脉。无论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早已深植人心,必将绵延不断。

  两岸经济交流融合大势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两岸同胞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任何力量都动摇不了,两岸民众同根同源的文化纽带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各界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

编辑:王妍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

  • 专题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专题

    工人日报e网评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